题名

感官記憶與傷逝書寫:《東京夢華錄》中的飲食與遊藝

并列篇名

The Writing of the Past through the Remembrance of Sensation: Food and Play in "Dongjin Menghua Lu"

作者

汪詩珮(Shih-Pe Wang)

关键词

東京夢華錄 ; 孟元老 ; 飲食 ; 感官 ; 記憶 ; 遊藝 ; Dongjin menghua lu ; Meng Yuanlao ; food ; sensation ; remembrance ; memory ; play

期刊名称

中國飲食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1期(2014 / 04 / 01)

页次

105 - 1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軸為從《東京夢華錄》的文學筆法,探究作者孟元老的書寫策略,及其隱於文本之下的潛脈絡。《東京夢華錄》的記憶,是由感官所啟動的;透過回憶,元老療癒自身於家國之變後的牢落情緒;故其所描寫的汴京,不是真正的實體,而是他心中的華胥之境。其次,作者回憶的同時,也書寫了「遺忘」;其敘事視角刻意隱去己身,以人聲、人群取代,藉以遺忘傷痛。其三,書中所刻意標舉出名姓字號者,盡皆為以技、藝為生的販者與優人,故作者所欲建構的價值觀,乃是世俗、感官、實踐,而許許多多的藝人,正是作者「戲如人生」的隱喻之筆。

英文摘要

The main concern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writing strategy of ”Dongjin menghua lu”, along with the author's subconscious behind the text. Firstly, the journey of the author's memory began with the sensations. Through out the reminiscence of the lost city, Meng Yuanlao could probably recover from the sorrow of the fall of Northern Sung. Therefore, the Dongjin of the book is not that real city, but the author's dreamed garden. Secondly, Yuanlao wrote his remembrance and his ”forgetfulnes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narrator was not ”I” but the ”public”, the ”citizens”, by which Yuanlao chose to neglect himself and his self-trauma, too. Thirdly, the named individuals mentioned in the book are the men of skills and arts; that is, the tradesmen and the actors. Yuanlao would like to emphasize the values of the secular, practice, and sensation, so these various actors and playgrounds were indeed the metaphor of ”life is a play/the world is a theat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張蜀蕙(2006)。北宋文人飲食書寫的南方經驗。淡江中文學報,14,133-175。
    連結:
  2. 陳素貞(2007)。北宋文人的飲食書寫─以詩歌為例的考察。臺北:大安出版社。
    連結:
  3. (1982)。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2006)。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6. (1985)。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66)。古今說海。臺北:藝文印書館。
  8.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元周密(1997)。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
  10. 北宋蔡絛(1983)。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11. 明高明(1980)。琵琶記。臺北:學海出版社。
  12. 南宋孟元老(1962)。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北京:中華書局。
  13. 南宋孟元老(1962)。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北京:中華書局。
  14. 南宋孟元老、伊永文箋注(2007)。東京夢華錄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15. 南宋孟元老、鄧之誠注(1984)。東京夢華錄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 南宋岳珂(1997)。桯史。北京:中華書局。
  17. 南宋范成大(1985)。攬轡錄。北京:中華書局。
  18. 清張岱(1999)。陶庵夢憶。臺北:金楓出版社。
  19. 王德威(2010)。後遺民寫作:時間與記憶的政治學。臺北:麥田出版。
  20. 甘漢銓(197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中文所。
  21. 伊永文(2011)。孟元老考。南開學報,2011(3),78-86。
  22. 伊永文(2009)。以《東京夢華錄》為中心的「夢華體」文學。求是學刊,36(1),117。
  23. 宇文所安、鄭學勤譯(2005)。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北京:三聯書店。
  24. 余江寧(2004)。論宋代京城的娛樂生活與城市消費。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2(2),29-32。
  25. 吳濤(1994)。北宋東京的飲食生活。史學月刊,1994(2),22-29。
  26. 柯宏偉(2004)。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東京酒店建築的特色。河南大學學報,44(4),123-125。
  27. 奚如谷(2002)。皇后、葬禮、油餅與豬─《東京夢華錄》和都市文學的興起。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
  28. 郭麗冰(2007)。從《東京夢華錄》看北宋東京的夜市。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3(4),66-80。
  29. 普魯斯特、李恆基譯、徐繼曾譯(1992)。追憶似水年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0. 奧古斯丁、徐玉芹譯(1995)。懺悔錄。臺北:志文出版社。
  31. 楊國峻(1987)。列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32. 劉秀蘭(2008)。北宋市肆飲食的美感追求─以《東京夢華錄》為中心的考察。醒吾學報,37,19-38。
  33. 韓國磬(1997)。中國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4),1-6。
  34. 魏華仙(2003)。北宋東京節日消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3),55-62。
  35. 龐德新(1974)。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陳雅琳(2018)。洞見與想像:宇文所安研究的臺灣影響初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8(1),17-34。
  2. 黃鐙儀(2016)。聆聽的想像:聽見城市的聲音。暨南史學,19,187-218。
  3. 汪詩珮(2017)。追憶、技藝、隱喻:《桃花扇》中的「作者七人」。戲劇研究,19,1-50。
  4. (2016)。《東京夢華錄》是否“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兼論宋人的“華胥之夢”。人文中國學報,23,9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