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依附與競爭:戰後初期美援下的臺灣乳業(1945-1965)
|
并列篇名
|
Dependence and Competition: The Dairy Indus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Post-War and US-aid Period (1945-1965)
|
作者
|
陳玉箴(CHEN Yu-Jen)
|
关键词
|
乳業 ; 乳品消費 ; 美援 ; 戰後 ; 脫脂奶粉 ; dairy industry ; dairy consumption ; US aid ; post-war period ; skimmed milk powder
|
期刊名称
|
中國飲食文化
|
卷期/出版年月
|
13卷1期(2017 / 04 / 01)
|
页次
|
35
-
7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針對戰後至美援時期(1945-1965)臺灣乳業的發展進行歷史分析,檢視戰後初期政策與美援對臺灣乳業所產生的影響。相較於日治時期的殖民主義,國內外政經條件與美援為影響戰後乳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國內乳業在日治時期的基礎上,發展初期十分仰賴美國的貸款與技術支持,但在1950 年代後期,臺灣本地乳業與美援所支持的福樂乳業產生利益衝突並相互競爭。本文將戰後二十年間的乳業發展大致歸納為三個階段:(一)1945-1953 年的「蕭條期」,乳業未受政府重視呈現戰後蕭條,但乳品需求漸增,一般人能接觸者為外援奶粉;(二)1954-1963 年的「依附重振期」,政府藉助美援開始扶持乳業發展,酪農業依附美援資金與政府補助持續增加,但本地乳業不敵較便宜的進口乳品,剩乳問題日益嚴重;(三)1964 年之後的「競爭期」,臺灣乳業與福樂公司、進口乳品的競爭日益明顯。綜觀戰後時期,美援乳品在這段時間一方面補充了臺灣人民在蛋白質攝取上的不足,但另一方面,美方也藉此機會將農業剩餘品脫脂奶粉銷至臺灣,同時開拓臺灣的乳品市場。
|
英文摘要
|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indus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post-war period with help from the U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airy policies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nd the influences of US-Aid dairy products on Taiwanese local dairy industries. Develop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dairy industrie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post-war dairy farming and dairy companies expanded, but were reliant on grants and loans provided by US-Aid. Since the late 1950s, however,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ve and international dairy industries became intens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two decades between 1945 and 1965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based on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native diary industries and international producers: (1) depression (1945-1953), which witnessed the depression of local dair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demand for milk; (2) dependence and revival (1954-1963), in which local dairy industries revived by means of the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rom US-Aid and the government; (3) competition (1964-1965),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cost of native industries remained high and un-competitive with international dairy products. While the cheap or free dairy products provided by the US-Aid served as protein supplements for Taiwanese people, the U.S. also made profits by producing "recombined milk" with skimmed milk powder, expanding the dairy market in Taiwan.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
参考文献
|
-
洪麗雯(2011)。日治時期臺灣牛乳飲用的開展與文化意涵。中國飲食文化,7(2),81-122。
連結:
-
陳玉箴(2015)。營養論述與殖民統治:日治時期臺灣的乳品生產與消費。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4,95-148。
連結:
-
陳玉箴(2013)。政權轉移下的消費空間轉型:戰後初期的公共食堂與酒家(1945-196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9,183-230。
連結:
-
劉志偉(2011)。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臺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中國飲食文化,7(1),1-60。
連結:
-
不著撰人,1955,〈農林公司股東購廠 登記十八單位 逐鹿台北食品廠者特多〉,《聯合報》7 月5 日,4 版。
-
不著撰人,1956,〈華僑投資案昨通過七起〉,《聯合報》2 月10 日,4 版。
-
不著撰人,1965,〈不含蔗糖的奶粉 外貨將充斥市面 保護省內乳業云乎哉〉,《聯合報》4 月8 日,5 版。
-
不著撰人,1954,〈省產牛奶多滯銷 農廳正研擬對策進口奶品達省產量廿四倍〉,《聯合報》5 月14 日,5 版。
-
不著撰人,1955,〈奶業改進會昨天成立李栢齡等當選理監〉,《聯合報》3月29 日,5 版。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6-1958,《外交部》,館藏號11-29-01-04-110,〈國人赴日工商考察等(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館藏號30-01-01-001-030,〈臺灣省政府對制止合成牛奶傾銷市場意見〉。
-
鍾煥郼,1947,〈一年來畜產公司之乳牛事業〉,《臺灣農業推廣通訊》1.1:45-49。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館藏號30-01-01-001-102,〈駐美大使館經濟參事處關於乳製品供應交涉事〉。
-
Anonymous. 1934. Reconstituted and Sophisticated Milk.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3845: 519-20.
-
吳先生,宜蘭,田野訪談日期:2015/3/17。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4,《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館藏號30-01-01-008-214,〈工業委員會建議發展本省乳業生產辦理原則及步驟與核議意見〉。
-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沿革〉,http://www.holstein.org.tw/About_Development.php,檢索日期:2016/5/10。http://www.holstein.org.tw/About_Development.php
-
不著撰人,1998,〈王瑞堂賴樹旺王永慶相互扶持發長〉,《經濟日報》2 月21 日,3 版。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館藏號30-01-01-001-061,〈各牧場請制止合成牛奶傾銷市場,以免摧毀本省乳牛事業一案〉。
-
不著撰人,1964,〈加糖奶粉管制進口 貿會補充說明 嚴格管制國貨品質售價〉,《聯合報》12 月13 日,5 版。
-
不著撰人,1964,〈限制設立奶廠製粉摻用材料味全向經濟部提出四項建議〉,《聯合報》2 月7 日,5 版。
-
不著撰人,1957,〈台北牧場 近將遷址楊梅 遺址將建大旅館〉,《聯合報》2月12 日,3 版。
-
不著撰人,1958,〈進步中台北牧場〉,《臺灣民聲日報》9 月15 日,3 版。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館藏號30-01-01-001-095,〈福樂公司請配撥美援奶粉原料一案〉。
-
不著撰人,1952,〈畜產公司增產牛奶洽購乳牛百頭〉,《聯合報》8 月24 日,3 版。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66,《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館藏號50-555-030,〈稽核組為編報「54 年度奶類製品進口稽核報告」報請公鑒〉。
-
戈福江,1947,〈臺灣畜產公司概況〉,《臺灣農業推廣通訊》1.1:32-44。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65,《外交部》,館藏號11-29-01-04-098,〈我管制加糖奶粉進口〉。
-
Kim, H. 1984. Off-Tastes in Raw and Reconstituted Milk. Rome: Food & Agriculture Org, Press. http://www.fao.org/docrep/003/X6537E/X6537E01. htm, accessed: 2016/6/30.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6,《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館藏號50-067-007,〈福樂奶品公司,為向亞洲國際奶品製造公司墊借外匯分期匯還辦法,請核備一案,報請公鑒〉。
-
不著撰人,1964,〈本省創製奶粉五月間可問世味全公司設廠試製成功盼望停止散裝奶粉進口〉,《聯合報》3 月4 日,5 版。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1957,《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館藏號30-01-01-001-096,〈福樂奶品公司請利用美國四八○公法脫脂奶粉加工供應及本年度美國四八○公法項下我方申請牛奶製品需要〉。
-
Atkins, P. W.(2010).Liquid Materialities: A History of Milk, Science, and the Law.Farnham:Ashgate.
-
Cwiertka, Katarzyna Joanna(ed.),Walraven, Boudewijn(ed.)(2001).Asian Food: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DuPuis, E. Melanie(2002).Nature's Perfect Food: How Milk Became America's Drink.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
Gleason, Ralph N.(1956).Taiwan Food Balances 1935-1954.Taipei:The Chinese-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
Godston, John,經濟部工礦計劃聯繫組(譯)(1959).臺灣乳業報告.自由中國之工業,12(1),20-29.
-
Park, Kyoung-Hee(2013).State and Food in South Korea: Moulding the National Diet in Wartime and Beyond.Leiden:Leiden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rea Studies, Faculty of the Humanities, Leiden University.
-
不著撰人(1956)。成功新村牛乳站記。中華婦女,7(2),8。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50)。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一期。臺北:農復會。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61)。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五期。臺北:農復會。
-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
王舟人(1964)。論臺灣乳業的發展。中國經濟,161/162,32-33。
-
王娟(1959)。營養而價廉的補品脫脂奶粉。豐年,9(10),20。
-
王萬居(1963)。本公司鮮乳與冰淇淋產銷現況及展望。味全,11,41。
-
朱垂瑚(1962)。急待發展的本省酪農事業。味全,1(8),6-8。
-
吳智(1966)。乳業發展與本省民生經濟之關係。工商管理(中興大學),13/14,69-70。
-
姜仁姬、玄順恵譯(2000)。韓国食生活史:原始から現代まで。東京:藤原書店。
-
思萍(1959)。喂嬰兒飲牛乳。豐年,9(22),29。
-
范賢揚(1960)。乳業危機聲中話衛生。衛生雜誌,17(9),6-9。
-
孫鼎之(2014)。美國糧援對臺灣飲食文化之影響(1955-1965)。中興史學,16,152-173。
-
高騰蛟口述、盧世祥紀錄整理(2001)。做餅的人生明天有夢:義美六十七年。臺北:遠流出版社。
-
張健輝(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
張基湛(1975)。臺灣乳牛事業之經濟分析。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
許瑞浩編(2013)。嚴家淦與國際經濟合作。臺北:國史館。
-
陳立治(1968)。臺灣之乳業。臺灣銀行季刊,19(1),245-279。
-
陳瑋全(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
曾品滄(2015)。戰時生活體制與民眾飲食生活的發展(1947-1960s)。戰後初期的臺灣,臺北:
-
黃烈火(1962)。本公司的生長與發展。味全,1(8),3-5。
-
黃烈火口述、賴金波紀錄整理(2006)。學習與成長:和泰味全企業集團創辦人黃烈火的奮鬥史。桃園中壢:黃烈火福利基金會。
-
楊晶晶(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
葉梅生(1959)。談牛奶供應站。中華婦女,9(7),16。
-
葉惠芬編註(2009)。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會議紀錄。臺北:國史館。
-
鈴(1959)。脫脂奶粉做的菜。豐年,9(24),24。
-
臺北乳品工廠(1963)。本公司乳品工廠之新產品─冰淇淋。味全,11,34。
-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1966)。臺灣農業年報。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
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
-
劉志偉(2009)。國際農糧體制與臺灣的糧食依賴:戰後臺灣養豬業的歷史考察。臺灣史研究,16(2),105-160。
-
蔡松竹(1967)。臺灣乳業發展之檢討。自由中國之工業,27(3),14-21。
-
蘇在山(1968)。臺灣乳業市場之分析與展望。中山學術文化集刊,1,1-94。
|
被引用次数
|
-
范燕秋(2018)。美援、農復會與1950年代臺灣的飲食營養措施-以美援相關檔案為中心。國史館館刊,55,83-126。
-
郭忠豪(2020)。傳說與滋味:追尋臺灣「三杯雞」菜餚之演變。中國飲食文化,16(1),9-53。
-
(2019)。美國的滋味:冷戰前期臺灣的可口可樂禁令與消費(1950-1967)。臺灣史研究,26(2),113-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