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排球比賽攻擊與防守平衡對策析論

DOI

10.6948/SVC.200512.0027

作者

周聰儒

关键词

排球比賽 ; 排球規則

期刊名称

排球教練科學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5 / 12 / 15)

页次

27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雖然目前的排球比賽已實現「形式上攻守雙方損益平衡」的公平競技,卻不代表比賽中同時發生的每球攻擊與防守得分機會均等,這個問題會多面向影響排球運動發展,因此從「攻守得分機會均等」來修訂排球比賽每球攻守規則是必需正視的問題。本文擬對攻守平衡作析論,並建議改良對策。如果建議能獲得國內排球學者專家採納,並向國際排球總會提案修訂排球比賽的攻守規則,則是本文最大貢獻。以下為重要建議:一、選擇世界三大比賽中之一的攻守得分率,來計算及制定未來排球比賽的每球攻擊與防守得分。二、排球比賽過程中,防守方不分前後排球員都可以到網前攔網。三、接發球進攻方球員只能在3 公尺攻擊線後發動扣球攻擊,後續的攻守則維持目前規則規定的前後排攻守行為。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1999)。國際排球總會(FIVB)199-2000規則。
  2. 土谷秀雄(1981)。日本バレーボーレ協會研究報告集日本バレーボーレ協會研究報告集,未出版
  3. 吳福明、王龍意(1999)。世界排壇勁旅實力研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75-112。
  4. 李玉麟(2003)。桌球球體改變對技、戰術表現之影響。經國學報,19,23-38。
  5. 李涵潔(2001)。排球比賽得分結構的差異性探討。大專排球研究論集,7,131-138。
  6. 杜美華、李玉麟(2000)。從桌球球體加大探討器材使用對策。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1),225-235。
  7. 岸野雄三、松井三雄、宇土正彥(1980)。序說運動學。東京:大修館書店。
  8. 林竹茂(2000)。跨世紀排球技戰術創新趨勢與實例探討。2000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報告書
  9. 林竹茂(2000)。每球得分制實施對排球比賽訓練影響探析。2000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報告書
  10. 林竹茂、尤東柏、黃德壽(1978)。排球教學指引。台北:健行文化。
  11. 林柏化(2000)。我國與日、韓男子排球隊實力分析。中華體育,13(4),22-28。
  12.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3. 林華隆(1996)。提升排球發球威力之我見。體育與運動,100,39-45。
  14. 林獻龍(2000)。邁向廿一世紀排球規則修訂發展方向之探討。大專體育,47,88-95。
  15. 秦文華(2000)。20世紀中末葉世界男子排球強勢國家變遷分析。復興崗學報,70,235-248。
  16. 張榮祥(2000)。排球新制之得球得分制實施後的影響與對策。大專體育,47,84-87。
  17. 莊清泉(1999)。1999年增修訂排球規則探析。大專排球研究論文集,5,143-157。
  18. 許義雄譯(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19. 許樹淵(1993)。1992年奧運會排球賽球隊名次技術分析。中華體育,6(4),64-72。
  20. 黃漢升(1993)。中國男排主要戰術差距及改進對策。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89-92。
  21. 黃輔周、呂乾正(1991)。排球。北京體育學院。
  22. 蔡崇濱(1999)。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對策。中華體育,13(3),29-36。
  23. 蔡崇濱、湯慧娟、宋一夫(2000)。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影響的初步研究。成大體育,33,104-109。
  24. 豐田博(1972)。バレーボール。東京:日本文化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