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李雲光、謝素貞、東方介德(2004)。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對中華男籃選手之最大腿肌力及爆發力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6(1),235-243。
連結:
-
張木山(2005)。不同動作速度被動反覆衝擊式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5(2),69-78。
連結:
-
張木山、紀忠呈、董俊男(2004)。不同動作型態被動反覆衝擊式訓練法效果訓練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3),133-143。
連結:
-
張木山、董俊男(2004)。不同動作頻率被動反覆衝擊式肌力訓練法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37,289-301。
連結:
-
張榮三、湯惠婷、王翔星(2005)。2004年雅典奧運跆拳道選手—朱木炎肌力訓練執行計畫。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173-183。
連結:
-
溫怡英、王宏正、狄懋昌、蔡昆霖(2002)。陳氏肌力增強器對跆拳道選手下肢肌力與動力訓練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4(2),109-118。
連結:
-
Bauer, T.(1986).Power training for rugby.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9,28-32.
-
Chu, D. A.,Plummer, L.(1984).The language of plyometrics.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6(5),30-31.
-
Miller, B. P.(1986).The effect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n the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of adult female subjects.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6,113-115.
-
Poprawski, B.(1987).Aspects of strength, power and speed in shot put training.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9,39-41.
-
Sale, D.(1988).Neural adaptation to resistance training.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20,135-144.
-
張木山(1997)。排球。台北市:師大書苑。
-
張木山(2005)。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體育研究所。
-
黃彬彬、林正常(1984)。運動與動力。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楊敏(1993)。應重視青少年排球員的身體素質訓練。廣西體育科技,1,17-19。
-
溫怡英(2000)。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
劉德智(1998)。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
蔡昆霖(1999)。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
蔡昆霖(1999)。不同速度及不同負荷強度之組合訓練對肌力及動力訓練效果之研究。1999年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
蔡崇濱(1989)。增強式運動對大學排球運動員腿部動力及扣球起跳動力因素之訓練效果。台南市:供學出版社。
-
蔡豐任(1998)。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
盧英治(2001)。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
謝素貞(1997)。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