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2006年企業甲級男子排球聯賽自由球員接發球與防守技術表現之研究

DOI

10.6948/SVC.200906.0033

作者

楊總成

关键词

防守 ; 自由球員 ; 接發球 ; 排球

期刊名称

排球教練科學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09 / 06 / 01)

页次

33 - 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系統觀察法,實地攝影記錄2006年企業甲級男子排球聯賽共計60場224局13,464球,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接發球者與接發球變項及防守者與防守變項之主要效果及交互效果對接球技術表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一)接發球技術表現方面:主要效果顯示,不同發球類型的確會影響自由球員與非自由球員的接發球技術表現;交互效果顯示,接發球者與接發球位置之接發球技術表現存在交互效果,且在限定自由球員條件下,其在1號及6號位置表現最佳。(二)防守技術表現方面:主要效果顯示,不論是自由球員或非自由球員面對3號位置進攻時,防守技術表現最差;防守者與防守位置之防守技術表現存在交互效果,且在限定自由球員條件下,其後排右及後排中表現最佳。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吳忠政(2007)。亞洲男子排球攻擊型態之分析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2),65-72。
    連結:
  2. 吳福明、王宗騰(2004)。2002年男子世界排球錦標賽自由球員接發球與防守表現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163-168。
    連結:
  3. 陳永祥、胡林煥、楊總成(2006)。基層排球運動選手選材之應用。排球教練科學,8,28-32。
    連結:
  4. American Volleyball Coaches Association(2005).2005 Volleyball Statisticians' manual.Indianapolis, Indiana:American Volleyball Coaches Association.
  5. Arrington, P.(2006).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serving strategy.Coaching Volleyball,23(2),10-15.
  6. Arrington, P.(2006).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serving strategy.Coaching Volleyball,23(1),10-15.
  7. Asher, K. S.(1997).Coaching volleyball.Indianapolis, IN:Howard W. Sams & Company.
  8. Dunnett, C. W.(1980).Pairwies multiple comparisons in the unequal variance cas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75,796-800.
  9. Eom, H. J.,Schutz, R. W.(1992).Statistical analyses of volleyball team performance.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63(1),11-18.
  10. Neville, W. J.(1990).Coaching volleyball successfully.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11. Stevenson, J.(2001).Specialization: five qualities coaches will look for as the libero becomes a bigger part of the game.Volleyball,12(5),52-56.
  12. Wassimy, A. H.(2000).For the future of volleyball.Coaching & Playing Volleyball,11,2-5.
  13.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裁判規則委員會譯(2005)。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 Volleyball。臺北市: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14.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裁判規則委員會譯(2006)。國際排球規則2005-2008。臺北市: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15. 尹兆友(2004)。第9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各隊發球、戰術特徵分析。中國體育科技,40(6),50-53。
  16. 安琪(2000)。論「自由人」在排球比賽中的應用。中國體育科技,36(3),24-26。
  17. 宛鐘娜(2006)。對排球”自由人”的綜述性研究。體育科技,27(3),20-22。
  18. 林獻龍、蔡芬卿(2002)。2001年亞洲盃男子排球錦標賽前六強進攻隊形與戰術之論析。大專體育,60,78-89。
  19. 張迺吉(1988)。排球競賽資料統計分析與選手培訓成效追蹤之電腦程式設計及其應用(上)。國立臺北商專學報,31,1-88。
  20. 張迺吉(1989)。排球競賽資料統計分析與選手培訓成效追蹤之電腦程式設計及其應用(下)。國立臺北商專學報,32,137-212。
  21. 連道明(2005)。我國優秀自由防守隊員的接發球、防守效果分析。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9(1),75-77。
  22. 陳進發(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23. 黃德壽(2007)。排球運動選手身高與其跳躍單手摸高相關性之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9,132-143。
  24. 楊總成(2003)。排球前排進攻時面對不同防守隊形得分成效之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店。
  25. 靳小雨(2004)。第十屆世界盃男排賽中、巴、義發球效果比較研究。煙台師範學院學報,20(3),232-234。
  26. 劉宗德(2002)。大專排球自由球員技術表現分析之研究。臺北市:文景書局有限公司。
  27. 劉宗德、楊總成(2001)。2001年津津盃亞洲男子排球四強邀請賽我國扣球進攻能力分析。淡江體育,4,140-143。
  28. 劉建華(2001)。接發球進攻系統探析-兼析中國女排世界大賽勝負原因。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7(4),72-74。
  29. 劉建華、陳芳(2002)。男子排球比賽接發球進攻系統現實狀態分析與評價。中國體育科技,38(5),24-26。
  30. 鄭世賢(2002)。排球自由球員在比賽時的運用及訓練方針。大專體育,58,19-24。
被引用次数
  1. 胡林煥、吳忠政(2010)。排球替補防守球員應用之探討。大專體育,110,56-60。
  2. 梁雅琄(2021)。大專男子排球替補類型與時機之應用成效分析-以100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男子組公開一級為例。興大體育學刊,20,159-168。
  3. 湯登凱、林政達(2014)。排球自由球員選材必備之基礎能力的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2),293-300。
  4. 吳忠政(2010)。大專男子排球替補球員應用成效之分析。文化體育學刊 ,11,71-80。
  5. 吳忠政(2011)。大專優秀男子排球隊教練應用替補之類型與時機分析研究。體育學報,44(3),48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