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儒學-「仁」與中國之歷史文化(下)

DOI

10.29652/LM.199305.0008

作者

周羣振

关键词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5期(1993 / 05 / 01)

页次

47 - 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8)。中國時報
  2. 四書集註
  3. 莊子
  4. Berger、 P. L.(1984).Secularization: West and East.中國論壇,9(6)
  5. 甘陽(1989)。我們在創造傳統
  6. 牟宗三(1970)。生命的學問
  7. 牟宗三(1987)。政道與治道
  8.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
  9. 余英時(1992)。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
  10. 余敦康(1988)。什麼是儒學?。中國論壇,313,11。
  11. 李明輝(1991)。儒學與現代意識
  12. 林毓生(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13. 林毓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
  14. 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
  15. 唐君毅(1975)。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
  16. 徐復觀(1980)。學術與政治之間
  17. 馬若孟、Metzger, Thomas A.(1981)。漢學的陰影:美國現代中國研究近況。食貨月刊,復刊10(10),34。
  18. 康恩(1979)。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1979 and Beyond
  19. 傅偉勳(1988)。「文化中國」與中國文化
  20. 傅偉勳(1987)。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
被引用次数
  1. CHONG, Chaehyun(2017).Rectification of Names to Secure Ethico-Political Truth: A Confucian Case.哲學與文化,44(12),99-112.
  2. 曾國祥(2013)。牟宗三與黑格爾式自由主義:一個歷史的重新評價。哲學與文化,40(9),61-87。
  3. 曾國祥(2016)。牟宗三與儒家民主:一個黑格爾式的再詮釋。臺灣政治學刊,20(2),1-64。
  4. 陳瑞麟(2011)。牟宗三「科學開出論」的形上學困難─以儒家思想為本的中國文化可以開出現代科學嗎?。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2,43-78。
  5. 陳運星(2004)。當代新儒學與現代民主政治的「接榫」問題探究。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2(3),163-215。
  6. 鄧育仁(2016)。公民哲學的理念:從政治自由主義到公民儒學。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9,93-151。
  7. 郭齊勇(2009)。牟宗三的形上學體系及其意義。鵝湖月刊,414,26-41。
  8. 許從聖(2015)。「顏淵形象」新詮-以〈君子為禮〉、《論語》和《孔子家語》為討論中心。中國文學研究,39,1-41。
  9. 黃俊傑(1996)。孟子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大歷史學報,19,51-87。
  10. 黃信二(2015)。論象山與朱子文本所呈顯之儒學宗教性。哲學與文化,42(10),145-161。
  11. 黃信二(2017)。論牟宗三先生理論中的道德情感與儒學之宗教性。哲學與文化,44(3),119-137。
  12. 黃信二(2018)。論儒家選擇以道德語言形態表達其思想之可能理據:兼論牟宗三對科學知識的反思。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6(1),155-190。
  13. 黃信二(2018)。陽明聖人觀之思維特徵分析。哲學與文化,45(4),35-54。
  14. 賴賢宗(2000)。當代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之重檢:以牟宗三哲學與德意志觀念論為研究中心。鵝湖學誌,24,121-176。
  15. 林啟屏(2017)。「下學上達」與「仁義內在」。政大中文學報,28,165-200。
  16. 林同奇、周勤(譯)、林同奇、周勤譯(2006)。牟宗三的精神理境:圓善如何可能?(下)-牟宗三「圓善論」初解。鵝湖月刊,367,42-50。
  17. 林永強(2012)。西田幾多郎與牟宗三:跨文化倫理學說的可能性。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9(2),73-100。
  18. 劉滄龍(2017)。牟宗三論政治自由和道德自由。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62(1),49-61。
  19. 呂政倚(2021)。牟宗三與勞思光論朱子學中是否有「本質」概念:以韓國儒學的論爭為例。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9(1),155-197。
  20. 彭文本,彭文本(2021)。純粹實踐理性與道德的基礎-叔本華與牟宗三對康德的道德哲學之批判。臺大文史哲學報,95,111-154。
  21. 翁志宗(2010)。儒家生命教育實踐義理之探討。鵝湖月刊,420,2-13。
  22. 蕭高彥(2014)。五○年代臺灣自由觀念的系譜:張佛泉、《自由中國》與新儒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6(3),387-425。
  23. 謝大寧(2008)。丹道所可能引發的哲學難題與機會。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31-49。
  24. 楊儒賓(2017)。異議也可以是教義─回應〈「異議」的再議〉。東吳哲學學報,36,145-174。
  25. 殷慧(2022)。論現當代新儒家道統觀的展開與分歧:以朱子道統觀的理解和詮釋為中心。哲學與文化,49(7),69-87。
  26. 詹康(2002)。二十世紀後期中美儒學的正統異端論述。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221-257。
  27. 張子立(2016)。「同一性」、「道德動能」與「良知」:中西倫理學對話之一例。哲學與文化,43(8),175-196。
  28. 張子立(2022)。論「道德的形上學」:牟宗三與勞思光宋明儒學詮釋之分歧。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64,45-82。
  29. 張子立(2023)。牟宗三論儒學之宗教性:以「即道德即宗教」說為例。哲學與文化,50(12),113-127。
  30. 鍾振宇(2017)。跨文化之「超越」概念:海德格、牟宗三與安樂哲。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4),117-132。
  31. 朱銘貞(2008)。從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論儒學與科學。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3),49-71。
  32. (2000)。許路赫特對康德倫理學的闡釋及信念倫理學當中的規範與共識的建構的問題。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38(3),217-240。
  33. (2010)。論道統─葉適與牟宗三之道統觀析論。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3,105-139。
  34. (2017)。人格尊嚴與徐復觀的民主政治思想。法制史研究,31,197-241。
  35. (2024)。莊子思想中作為他者之「物」──以工夫論為核心的思考。清華學報,54(2),22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