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惠能頓悟思想之再詮釋

DOI

10.29652/LM.200304.0007

作者

陳錦湧

关键词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334期(2003 / 04 / 01)

页次

37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緣於釐清惠能頓悟思想之需要,分就(如目次)幾項義涵進行說明,而此實基於惠能所言「無住」與「一念之轉」、「無二之性」之詮釋,在學界中存有相左不一之情形,故決定環顧於此諸義進行確實而可安立之合理分析,撰文以就教於方家,並尚望能不吝賜正之。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冉雲華(1995)。禪宗「見性」思想的發展與定型。中華佛學學報,8,60。
    連結:
  2.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第二〉;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中欄、三五○上欄、三五一上~中欄。
  3.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第十〉;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六○中欄。
  4.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懺悔第六〉;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四下欄。
  5.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第七〉;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八中欄。
  6.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第四〉;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三上欄。
  7.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頓漸第八〉;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八、三五九下欄。
  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第四〉;皆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三上欄。
  9.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由第一〉;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四九下欄。
  10.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坐禪第五〉;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三中欄。
  11.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疑問第三〉:「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五二中欄。
  12.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引見《大正藏》卷四八,頁三四二中欄、三四○上~中欄、三三八中欄、三三八上欄。
  13. 方立天(2001)。如來禪與祖師禪。哲學與文化,28(8),721。
  14. 冉雲華(1995)。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5. 印順(1994)。中國禪宗史。臺北:正聞出版社。
  16. 牟宗三(1989)。佛性與般若。臺北:學生書局。
  17. 洪修平(1994)。中國禪學思想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18. 傅偉勳(199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 楊惠南(1995)。禪史與禪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