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牟宗三與康德哲學系統中「智的直覺」之差異初探-以「存有的連續觀」及「存有的斷裂觀」為對比嘗試

DOI

10.29652/LM.200407.0006

作者

李彥儀

关键词

智的直覺 ; 存有的連續觀 ; 存有的斷裂觀 ; 冥契主義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349期(2004 / 07 / 01)

页次

29 - 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以「存有的連續觀」與「存有的斷裂觀」兩種不同的文化類型思維來重新理解牟宗三先生與康德哲學系統中「智的直覺」的意義。全文首先對康德哲學作一概述,復次論及牟宗三先生對康德學的疏通與開展,再次論及牟先生對中國傳統儒道佛思想以及康德學的對比,接著進入本文的核心-以「存有的連續觀」及「存有的斷裂觀」來省察牟、康二人關於「智的直覺」的論述,並指出其實若嘗試將兩人關於智的直覺的論述放置在此一脈絡來理解,則許多問題應可以在此穩立,並且,以此觀之,東西方哲學應該無高下優劣的差別,反而可以互相補足。全文主要以牟先生《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一書的內容爲討論的核心,兼及於牟氏《中國哲學十九講》、《中西哲學的會通十四講》、《心體典性體》等著作中的相關論述,再佐以相關的文獻做爲全文鋪陳、論述時的參考材料。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T. Abbott《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一九四九,New York: Macmillan),頁三八。
  2. Beck, W.(1956).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New York:Liberal Arts Press.
  3. Stace, W. T.、楊儒賓譯(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台北:正中。
  4. 王六二(2002)。神祕主義的類型學課題。宗教哲學季刊,8(2),26-35。
  5. 牟宗三(1971)。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商務。
  6.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
  7.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
  8. 李澤厚(1996)。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台北:三民。
  9. 杜維明(1981)。試談中國哲學中的三個基調。中國哲學史研究,1,19-20。
  10. 杜維明(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東大。
  11. 林安梧(1996)。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12. 康德(1999)。純粹理性批判。新竹:仰哲。
  13. 康德,Smith, Norman Kemp(譯)(1964).Immanuel Kant'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London:Macmillan.
  14. 張光直(1999)。考古學專題六講。台北:稻香出版社。
  15. 陳榮灼(1995)。落寞而不落寞─敬悼牟師宗三先生。中國文哲通訊,5(2),181-183。
  16. 楊祖陶(1998)。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新店:志一。
  17. 劉述先(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出版在今日的意義。鵝湖月刊,28(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