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竹簡《文子》的王道理論 |
DOI |
10.29652/LM.200712.0002 |
作者 |
劉偉 |
关键词 |
王道 ; 法天道 ; 執一無爲 ; 德政 ; 化民 |
期刊名称 |
鵝湖月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390期(2007 / 12 / 01) |
页次 |
2 - 1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王道」是先秦諸于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君主治理國家和人民的理論工具。竹簡《文子》所論述的「王道」,與社會現實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行王道則「天下皆服」,不行王道則國家難以長久。 在竹簡《文子》看來,行王道可以有四種途徑:一是謙卑的態度。君主必須在心理上、精神上尊重天道,按照客觀規律辦,根據天道決定自己的行動。二是「執一無爲」。「執一」即「法天道」,「無爲」是「執一」的方式。由此,文子正式提出了他的無爲而治的王道觀。文子實際上是,向統治者提出告誡,對於天地之間的民眾與萬事萬物,不要用自己的意志來束縛他們,而應該用無爲的方法治理他們。其三是行德政。德是王道觀念的現實標準。在文子看來,只要在治理國家的時候時刻以王道爲指導,以德爲行爲標準,這樣即使不公開宣揚自己的德政,不對平民百姓施加強制力量,也會得到人民的歸附,這樣就是走上了「正道」。四是化民。所謂「教化」,就是「以教化之」,要想「化民」,必先教之。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在人民群眾面前做出表率,這就是「教」,即「以身先之」。如果君主已經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但是人民群眾並沒有被「化」,也可以「反本教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文子的政治思想中的「反本」,並不像後來學者所認爲的那樣,是一種消極的思想,而是一種注重效果的積極、高效的策略。這也就從一個側面說明,所謂道家思想中的消極方面,其實從一開始就是被人誤解的,道家也和當時的其他學派一樣,是積極參與政治事務的。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