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阮元人性論之荀學特色

DOI

10.29652/LM.201009.0007

作者

郭寶文

关键词

阮元 ; 人性論 ; 荀子 ; 孟皮荀骨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23期(2010 / 09 / 01)

页次

53 - 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透過阮元以禮節性、反對復性之說,以及相人偶之參論,與荀子以禮義化性起僞、反對「復其初」,以及重視發展、累積等思想進行比較,認爲兩者的確有相似之處。阮元與荀子皆主張人性中之情欲不應被去除,而是透過禮義加以節制與引導;兩人也皆反對復性之說,強調不應返復初始的人性。阮元強調仁應在與他人相互對待之關係中呈現,必須擴充、發展以成德;荀子論仁亦由外在而非內蘊的角度,並且同樣強調發展、累積以成善。因此阮元雖自云繼承孟子之學,但其思想實較接近荀子,呈現「孟皮荀骨」之傾向。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岑溢成(2007)。阮元哲學思想中的「性」與「仁」。鵝湖學誌,39,198。
    連結:
  2. 林明照(2008)。戴震哲學中的禮論。哲學與文化,35(10),159。
    連結:
  3. 清王先謙、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1997)。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4. 清王先謙、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1987)。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5. 清阮元|鄧經元點校(2006)。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6. 清焦循、沈文倬點校(1998)。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7.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1997)。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8. 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1992)。清代哲學。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9. 王國維(1976)。王國維先生全集。臺北:大通書局。
  10. 北京大學哲學系注(1983)。荀子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11. 田富美(2007)。清儒心性論中潛藏的荀學理路。孔孟學報,85,289-305。
  12. 成中英(2002)。創造和諧。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3. 吳樹勤(2007)。禮學視野中的荀子人學-以「知通統類」為核心。濟南:齊魯書社。
  14. 馬積高(2000)。荀學源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編(2001)。清代學術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
  16.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2006)。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漢學研究集刊,3,50-52。
  17. 張俊相(2001)。荀子「進則近盡,退則節求」的理欲觀。道德與文明,2,42。
  18.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
  19. 張麗珠(1999)。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
  20. 梁啓雄(1988)。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21. 莊錦章(2003)。荀子與四種人性論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1,188-9。
  22. 陳居淵(2006)。焦循阮元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3. 馮友蘭(1993)。中國哲學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24. 馮耀明(2005)。荀子人性論新詮:附〈榮辱〉篇二三字衍之糾謬。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4,180。
  25. 劉又銘(2001)。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6. 鄭吉雄(2001)。清儒名著述評。臺北:大安出版社。
  27. 錢穆(199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曾暐傑(2020)。「孟學」或是「荀學」?儒學經典類型詮釋中的問題、方法與實踐。東吳中文學報,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