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儒家博學傳統中的經世實踐-論王應麟學術進境

并列篇名

The Civil Practice of a Learned Scholar 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 Focus on WangYin-ling's Scholarly Career

DOI

10.29652/LM.201012.0005

作者

林素芬(Su-Fen Lin)

关键词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26期(2010 / 12 / 01)

页次

35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論語.子罕》孔子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述而》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2. 宋王應麟《玉海》卷二三〈地理.陂塘堰湖.隄埭〉。
  3. (2009)。王應麟學術討論集,北京:
  4.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二八〈將仕佐郎信州路儒學教授陳君墓銘〉。
  5. 如〈急就篇補注後序〉云:「君子恥一物之不知,倫類不通,不足謂善學。」(明鄭真,《四明文獻集》,中華大典編印《四明叢書》)。
  6. 參見〈浚儀遺民自誌〉(附於陳僅,《王深寧先生年譜》後,中華大典編印《四明叢書》本)及《宋史.王應麟傳》等。
  7. 宋王應麟《玉海》卷一一一〈學校.學校上(辟雍)〉。
  8. 元黃溍《文獻集》卷八下〈前承物郎王公墓誌銘〉記王應麟云:「暮年深自晦匿,不與世接,而東南學者,以為宋三百年文獻所存,莫不翕然宗之。」
  9. 宋濂等,《元史》卷一九○,〈戴表元傳〉。
  10. 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大安出版社),頁一七二─三;又《四書或問》卷二一。又朱熹《困學恐聞編》,作于隆興二年(三十五歲)(見王懋紘,《朱子年譜》卷一)。
  11. (1970)。翁注困學紀聞。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12. 宋王應麟《玉海》卷四九〈藝文.政要寶訓(聖政)〉。
  13. 元脫脫(1990)。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14. 宋朱熹、郭齊點校、尹波點校(1996)。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5. 于春松(2003)。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6. 于翠玲(2006)。從「博物」觀念到「博物」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07-112。
  17. 王德毅(1992)。王應麟的《玉海》研究。中國歷史學會集刊
  18. 列文森、鄭大華譯、任菁譯(2000)。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 朱淵清(2000)。魏晉博物學。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5),43-51。
  20. 何澤恒(198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大中文所。
  21. 吳漫(2004)。論王應麟《困學紀聞》的文獻價值。圖書與情報,10
  22. 呂美雀(197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大中文所。
  23. 杜維明(2000)。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4. 林素芬(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大中文所。
  25. 張元(1991)。試析王應麟的歷史思想。清華學報,9
  26. 陳仕華(1993)。王伯厚及其玉海藝文部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
  27. 黃震(1983)。黃氏日抄。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28. 黃震(1983)。黃氏日抄。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29. 潘靜樺(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30. 錢穆(1989)。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市:東大圖書。
  31. 顧炎武(1960)。日知錄。台北:明倫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