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學〉、〈中庸〉、《孟子》論「誠」之差異(上)

DOI

10.29652/LM.201106.0007

作者

吳元豐

关键词

〈大學〉 ; 〈中庸〉 ; 《孟子》 ; 誠 ; 本體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32期(2011 / 06 / 01)

页次

43 - 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透過對〈大學〉、〈中庸〉、《孟子》中「誠」字意涵的分析,說明三者思想之差異情形,並對朱熹以來所建立之道統系譜提出質疑與討論,從而分別出兩大不同的儒學義理系統。之所以以誠為討論主軸,是因在〈大學〉、〈中庸〉,均對誠字十分重視。誠乃從心之一面而論,故學、庸之論誠,亦反映了二者對於心性問題的重視情形。而學、庸對於心性問題的討論,乃通過心/物問題的說明,從而逼顯出一超越性本體之觀法:〈大學〉由「格物」、「知止」等突顯出心物之問題;而在〈中庸〉,則是藉由「中」、「和」問題來顯示。二者並皆以復歸心性本體為人道之本。差別只在於,〈大學〉論本體,尚未如〈中庸〉那樣具體明確,也未如〈中庸〉那樣直將至善心性本體的根源歸之於天,從而成就本體宇宙論之論理模式。至於《孟子》,雖已開始從心性討論之向度出發論誠,然其想法仍與學、庸有本質性之差異。藉由對《孟子》以前誠字討論概況之說明、《孟子》思想特色的展示、以及對《孟子》中誠字意涵的具體分析,本文亦將展示說明《孟子》心性思想與學、庸的根本差異之處。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禮記•中庸》。引文出處同註,下卷,頁二一八九。
  2. 《禮記•樂記》。引文出處同註,中卷,頁一六六六。
  3. 宋朱熹(1998)。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
  4. 明王守仁撰(2006)。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王守仁撰(2006)。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明劉宗周(1996)。劉宗周全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7.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2000)。荀子集解.考證。台北:世界書局。
  8.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正義(2001)。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 牟宗三(1991)。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
  10. 牟宗三(1990)。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1.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2. 高伯園(1991)。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錢穆(1998)。錢賓四先生全集.三。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4. 譚家哲(2006)。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台北:唐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