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道與藝-以《莊子》心齋「氣」觀念與「氣韻生動」之關聯性為考察核心

DOI

10.29652/LM.201008.0006

作者

李百容

关键词

氣 ; 心齋 ; 坐忘 ; 天機 ; 以天合天 ; 氣韻生動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22期(2010 / 08 / 01)

页次

32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擬透過《莊子》心齋「氣」觀念與「氣韻生動」之關聯性的考察,進而蠡探莊子體道精神契入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歷程。筆者試圖分析「以藝爲道」之繪畫思想,可能肇始於唐而成於宋,而其之所以成說,與莊子體道精神證入藝術境界的啓蒙,以及畫論氣韻生動說契入修養工夫的衍義發展有關。再加上宋人論畫引導繪畫創作者追求「天機」的表現,因而促成莊子心齋「氣」觀念之境界,和繪畫藝術追求「氣韻生動」之作品境界,產生了緊密的關聯。並由此啓發文人畫「以技進道」、「以藝爲道」、「以天合天」的創作意識,此可視爲莊子體道精神之爲中國藝術精神的助因之一。而先秦諸子所謂「道」,實涵蓋各家不同之精神本質。至於本文所指稱「道」,則僅指涉莊子「虛而待物」之體道精神境界,並僅以此開展論述。至於儒釋之「道」與「藝」的關聯互動,爲求詳賅,當另爲文細論,故於此暫且略而不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尤煌傑(2007)。荊浩《筆法記》之「六要」與謝赫「六法」之比較。哲學與文化,34(3),117-130。
    連結:
  2. 王邦雄(2006)。《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14,27-28。
    連結:
  3. 陳麗桂(2006)。先秦儒道的氣論與黃老之學。哲學與文化,32(8),6-18。
    連結:
  4. 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5. 孔凡禮點校(2004)。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6. 李來源編、林木編(1997)。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7. 邵宏(2005)。衍義的氣韻;中國畫論的觀念史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8. 俞崑編(2003)。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
  9. 俞崑編(2003)。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
  10. 施友忠(1976)。二度和諧及其他。臺北:聯經。
  11. 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 張彥遠(2000)。歷代名畫記。北京:京華出版社。
  13. 張彥遠(2005)。歷代名畫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4. 郭慶藩(2005)。莊子集釋。臺北:頂淵文化。
  15. 黃叔琳註(2000)。增訂文心雕龍校訂。北京:中華書局。
  16. 楊大年編(2005)。中國歷代畫論采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7. 楊儒賓編(1993)。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
  18. 葛路(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19. 蕭統編(1989)。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20. 顏崑陽(2005)。莊子藝術精神析論。臺北:華正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