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聊齋》「德性」與「情意」的生命價值體現-以王邦雄先生儒道之間的人生智慧為依據

DOI

10.29652/LM.201109.0005

作者

黃麗卿

关键词

儒道之間 ; 聊齋誌異 ; 德性生命 ; 情意生命 ; 人生智慧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35期(2011 / 09 / 01)

页次

43 - 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儒道之間的人生智慧,是業師王邦雄先生治學立說與生命體悟的思想核心,其致力於儒道會通的真切體認,與當代文化走向的生命關懷。王老師儒道之間的情、理之融通,給筆者莫大的啟發。筆者在從事博論《聊齋誌異之形變研究》寫作中,發現《聊齋》中處處呈現其思想義理的辯證性,尤其是蒲松齡運用志異神怪的特殊表現方式,賦予其對人性的普遍關懷與痛切反省批判。故從其小說故事中,展現出蒲松齡重新面對傳統儒道精神,如何在現實生活當中實踐,使其真實生命得以朗現「至情至性」的核心價值,此乃本文企圖從文學性的小說文本,論其在思想義理詮釋上的可能性思考,做為本文探究的進路。準此,本文將藉由王老師對儒道之間情理的闡述,來檢視《聊齋》故事人物的「德性」與「情意」之普遍而恆存的生命價值,先就「德性生命」的貞定,再就「情意生命」的朗現,來實現「即情顯理」的人生價值與生命感通之意義。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王邦雄(2006)。《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14,29。
    連結:
  2. (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3.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德充符〉頁五十二。
  4. 王夫之(1972)。船山遺書全集‧讀四書大全。臺北:中國船山學會。
  5. 王邦雄(1999)。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6. 王邦雄(1985)。儒道之間。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7. 王邦雄(2010)。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8. 王邦雄(2004)。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中國哲學論集,台灣:
  9. 王邦雄(2004)。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王陽明(1978)。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大學問。台北:河洛。
  11. 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1998)。古本小說集成。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2. 朱熹(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13. 侯學智(2007)。《聊齋誌異》理想女性的角色定位及其價值功能期待。濰坊學院學報,7(3),26-29。
  14.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5. 盛偉編(1998)。蒲松齡全集‧聊齋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16. 勞思光(2007)。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里仁書局。
  17. 黃麗卿(2010)。從「情意生命」談《聊齋誌異》的女性自主。《文學與美學》第十一屆論文集,台北:
  18. 黃麗卿(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