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易傳》格物致知的詮釋方法探析

DOI

10.29652/LM.201202.0005

作者

孫勁松

关键词

周易 ; 格物 ; 致知 ; 詮釋方法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40期(2012 / 02 / 01)

页次

37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陸九淵認為伏羲仰象俯法以探究天地人的根本規律是「格物」的根本。程頤則強調日格一件,然後貫通。筆者認為,《易傳》貫徹了格物致知的詮釋方法。〈繫辭〉所載伏羲觀察天地萬物規律以作八卦,以及〈文言〉對於乾卦的分析體現了把握根本、體究天德的格物致知觀;而〈大象傳〉與〈繫辭〉的另外一些章節則體現了日格一件、培養君子各種進德修業細節的格物致知風格。這種格物、致知的詮釋方法與為學次第是先秦儒學的基本特徵之一,也開啟了漢以後的經學詮釋傳統。近現代以來,有學者試圖否定儒家詮釋《詩》《易》的傳統。言〈關雎〉只是情詩,《易》只是卜筮之書,這實際上是向常識的倒退。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卍續藏經
  2. (1982)。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198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5. 阮元校勘(1973)。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6. 來可泓(1996)。大學中庸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
  7. 來可泓(1996)。論語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
  8. 金景芳講述、呂紹綱整理(2005)。周易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 陸九淵(1980)。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10. 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黃壽祺注釋、張善文注釋(2001)。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楊軍(2010)。程頤講周易─白話伊川易傳。長春出版社。
  13. 劉宗周(1997)。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