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析論《論語》「禮之用˙和為貴」章之意涵與相關問題

并列篇名

The Implication of the Chapter "Achieving Harmony is the Most Valuable Function of Observing Ritual Propriety (Li-Zhi-Yong, He-Wei-Gui)"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Its Relevant Issues

作者

顏銘俊(Ming-Jyun Yan)

关键词

禮 ; 禮樂 ; 孔子 ; 論語 ; 禮記 ; 何晏 ; 朱子 ; 王船山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58期(2013 / 08 / 01)

页次

25 - 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禮」,對整體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來說,有其不可言喻的重要性。眾所週知,中國歷史上首先對「禮」之為物作根本性推崇的,便是孔子;孔子哲學之有進於其所承接之文化傳統者,也正與孔子對「禮」的主張有所關聯,故而本文認為,深入考察孔子對「禮」觀念的主張,以及後世儒者對孔子原始主張的詮釋與廣述,對理解孔子思想與整體儒家思想的發展,包含若干仍待解的與儒家哲學相關的哲學命題或思維模式,是有其意義的;而這種工作的開展,又自然以保留了最多孔子原意的《論語》「禮」論,作為考察的基點是最為合宜的。因此本文以《論語》「禮之用,和為貴」章為核心,耙梳了自漢代以降,經曹魏、南宋、北宋以至於清代幾位重要《論語》註家,對此一章節的詮釋,發現以「樂」解「和」、以「理」解「禮」,以及期許禮樂制度的實踐,能做到和順人心、從容不迫、恰到好處…等,分別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內部發展中,淵源久遠的思維傳統。理解此種詮釋傳統,對理解儒家哲學的若干基本思維,自然是有所助益的。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97)。十三經註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2. (1996)。船山全書。湖南:嶽麓書社。
  3. (1997)。十三經註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4. 宋朱熹(2006)。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
  5.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6. 清劉寶楠(1977)。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
  7. 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疏解(1991)。論語集解義疏。台北:廣文書局。
  8. 李澤厚(2002)。論語今詮。台北:允晨文化。
  9. 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0. 楊伯峻(2011)。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11. 潘重規(2003)。論語今註。台北:里仁書局。
  12. 錢穆(1988)。論語新解。台北:東大圖書。
  13. 謝冰瑩編譯、陳滿銘編譯、邱燮友編譯(2003)。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