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析唐君議論老子之道的兩種思路及其解老立場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Tang Chun-I's Two Interpretations of Laozi's Conception of Dao and Position on Understanding Laozi

作者

雷愛民(Ai-Min Lei)

关键词

唐君毅 ; 老子 ; 道 ; 道之六義說 ; 法道四層面說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80期(2015 / 06 / 01)

页次

37 - 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君論老子之道,有兩種思路,概而言之:第一種為「道之六義」說,第二種為「法道四層面說」。本文主要圍繞唐氏的兩種不同論法,考察兩種論老子之道各自面對的問題、起因、思路及前後兩種論法的相承關係及變化,以及唐氏解老過程中呈現出的強烈的儒化傾向與特定立場。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上海:商務印書館 一九二六:五六─六四
  2. Benjamin I, Schwartz(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Fu, CharlesWei hsun(1973)。Lao Tzu's Concept of Tao。Inquiry,16,367-394。
  4. 牟宗三(1991)。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學生書局。
  5. 吳汝鈞(1998)。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6. 杜保瑞(2006)。當代老學道論研究的基本哲學問題解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6)
  7. 侯外盧(1992)。中國思想通史:一。北京:人民出版社。
  8. 紀燕(2010)。老子之道別解。中國宗教,2010(6)
  9. 唐君毅(200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 唐君毅(2005)。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12. 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的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
  13. 陳康(1964)。What does Lao tzu Mean by the Term "Tao"。清華學報,4(2)
  14. 陳鼓應(1985)。老子注譯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
  15. 勞思光(1993)。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
  16. 馮友蘭(1984)。中國哲學史:上冊。北京:中華書局。
  17. 馮友蘭(1992)。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18. 劉笑敢(2006)。反向格義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詮釋為例。思想史研究,2006(2)
  19. 樓宇烈(2008)。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