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經學傳統中的義理字眼意蘊:以《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字義疏證》的「理」論述為例

作者

陳志信

关键词

理 ; 訓詁 ; 經學 ; 四書章句集注 ; 孟子字義疏證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492期(2016 / 06 / 01)

页次

43 - 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關於天人之道,或者治道、修身之術的討論,向為曩昔經師、儒者之職事。當他們藉闡釋經旨來發揚自家的理念或主張時,每每會就某關鍵字眼戮力訓釋之,以發明其意欲申揚的聖賢要道。因此,字義訓詁總是和典籍的解釋密切配合,從而成為經學傳統固有的論道模式。本研究鎖定分屬道學、樸學界的重要人物朱熹(一一三○-一二○○)和戴震(一七二四-一七七七),以他們的代表作《四書章句集注》和《孟子字義疏證》為主要文本,觀察朱、戴二儒如何析論「理」這義理字眼的意涵,且配合各自執持的治經方法串說相關經文,來建構自家的天道、人道論述。我們發現,自理學興起後,「理」字儼然成為諸儒矚目焦點,朱、戴二人皆認真溯源該字紋理、條理之本義,且同樣出入(主要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諸經來闡說至道。然不同的是,朱子一本道學「道統」譜系解釋經旨,屢屢扣合古先聖王相傳的人心危、道心微該「心法」來闡發義理,遂使其「理」論述旨在申述儒者當敬謹依循天理,絕不教私毫人欲摻和混淆之該道理;而戴震既秉持樸學「觸事廣類」治學方法,遂旁通相關文獻資料匯結「理」字旨趣,他暢言的乃是儒者當善體人世繁複倫理且悉心調理之,使世人既順遂欲望又不失節度的學問。由是,朱、戴二儒的「理」論述終在各自的經術運作下,或窮究於心性存養功夫的討論,或汲汲從事復現聖王禮樂制度的考證。透過此比較案例研究,吾人非旦對朱、戴二人的學術分歧有另番體認,更要緊的是,我們接觸到了古人論字說經的治學傳統,從而對儒學經術的方法論有所認識。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陳志信(2014)。論《四書章句集注》對聖賢授受語境的承繼與開展。政大中文學報,22,186-192+194-195+205-209。
    連結:
  2. (1968)。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3. 宋黎靖德輯、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宋黎靖德輯、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宋黎靖德輯、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宋黎靖德輯、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8.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9.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0.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1.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2.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3.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4.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5. 清戴震、楊應芹編、諸偉奇編(2009)。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16.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2001)。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
  17. 漢鄭玄(1990)。毛詩鄭箋。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
  18. 束景南(1992)。朱子大傳。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 張壽安(1995)。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評。漢學研究,13(1),20-23。
  20. 陳志信(2013)。戴震《詩經》學研究。經學與中國文獻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
  21. 章太炎(1982)。菿漢微言。臺北:世界書局。
  22. 劉述先(1986)。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