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不平鳴,無腔笛」-探看田園詩人張達修「敢言」亂世的一面

作者

錢韻芝

关键词

張達修 ; 日治 ; 古典文人 ; 古典詩 ; 殖民統治 ; 批判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12期(2018 / 02 / 01)

页次

42 - 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乙未割臺,對臺灣傳統文人衝擊極大。除去日治初期不少文人選擇內渡而帶來的古典文人流失外,其他未能離臺或選擇留臺者,也有不少日漸改變態度而與日人交好。張達修出生時雖已進入臺灣日治十年,但漢醫家庭及宿儒名師王則修的培育,為他打下了穩實的古典詩文基礎,更養成了他悲天憫人的胸懷以及對漢文化的高度認同。張達修一生常懷歸潛田園之思,然少時得益於恩師的「遺民身教」,卻使他面對種種臺灣民生疾苦及殖民劣政時,屢屢揮毫直斥,不平則鳴。進入中日戰爭時期,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深化及一九三七年臺灣漢文欄的廢止,張達修在日益沉重的殖民壓迫下依舊直言無畏,留下了不少戰時之作。本文嘗以張達修於日治時期及中日戰爭期間所寫之文論與詩作等為研究對象,由此對其作為一名亂世「遺民」的創作心境及創作心境得到更深入的瞭解。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2007)。醉草園詩集。臺中:張振騰自刊發行。
  2. (2008)。醉草園詩集續編。臺中:張振騰自刊發行。
  3. 林文龍(2005)。張達修先生的漢詩師承。張達修暨其同時代漢詩人學術研討會
  4. 林振中(2006)。日據時期台灣教育史研究─同化教育政策之批判與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6,121。
  5. 林翠鳳(2005)。張達修的醉草園描寫。張達修暨其同時代漢詩人學術研討會
  6. 施士洁《後蘇龕詩鈔》
  7. 施懿琳(2000)。從賴和到沈光文─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
  8. 張志明(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研究所。
  9. 張淵盛(2010)。飄零‧詩歌‧醉草園:論張達修的身份認同與文化理想。臺灣風物,60(1),68。
  10. 張淵盛(2010)。飄零.詩歌.醉草園:論張達修的身份認同與文化理想。臺灣風物,60(1),43。
  11. 張淵盛(2010)。飄零‧詩歌‧醉草園:論張達修的身份認同與文化理想。臺灣風物,60(1),48-50。
  12. 張朝邦〈醉草園詩集書後〉《醉草園詩集》,一九四九年版,頁三。
  13. 張達修〈醉草園詩集自序〉《醉草園詩集》,一九四九年版,頁一○。
  14. 張達修、林文龍編(2008)。醉草園文集。臺中:張振騰自刊發行。
  15. 張達修、林文龍編(2009)。醉草園聯集。臺中:張振騰自刊發行。
  16. 張滿花(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7. 陳培豐(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
  18. 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
  19. 黃美娥(2007)。日治時代台灣詩社林立現象的社會考察。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
  20. 農林省米穀局編《米穀要覽》,臺北:農林省米穀局,一九三五,頁四─五。
  21. 盧嘉興(1972)。光復前南縣詩文宗詩王則修。臺灣研究彙集,12,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