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羅整庵之理氣觀-對視整庵為氣本論者的質疑

并列篇名

Can We Classify Luo Zhengan's Thought within the Ontology of Qi?-A Study of Luo Zhengan's Ideas on Li and Qi

作者

趙玫(Zhao, Mei)

关键词

理氣 ; 「理一分殊」 ; 性氣 ; 氣本論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13期(2018 / 03 / 01)

页次

32 - 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儒羅欽順(號整庵)與周、張、小程、朱子的理氣觀 「小有未合」。其根本原因在於,整庵理解到了「理一分殊」在天在人的兩種含義,但他多偏向在人而言之「理一分殊」,此時論理氣便二者不可分離,由此,他對理先於氣一面未完全理會,同時,對理氣不可分離之義持守太過亦有差失。後人多從整庵持守太過而有差失之言或其「含混」的表達中,斷定他以氣為本,氣推出理,從而視其為「氣本論者」。然而,以偏不能蓋全,從整體上考察整庵的理氣觀尤為重要。他所說的「理氣為一物」即理氣不二;「認氣為理便不是」即理先於氣,說明理氣關係的不即不離,和先儒大旨不殊。整庵仍然視理而非氣為本體,氣本論者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孟子.告子上》。
  2. 《困知記.卷上》,第十六章。
  3. 《困知記.續卷上》,第四十八章。
  4. 《困知記.續卷下》,第七章。
  5. 《中庸.第十二章》
  6. 《伊川先生語五》,《二程集》,第二五一頁。
  7. (1978)。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8. 《困知記.續卷上》,第五十六章。
  9. 《困知記.卷上》,第四十三章。
  10. 《複張甬川少宰(戊戌春)》,《困知記》,第一七四頁。
  11.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困知記.卷下》,第三十五章。
  13. 《困知記.卷上》,第七章。
  14. 《困知記.卷上》,第十四章。
  15. 《困知記.卷上》,第十一章。
  16. 《困知記.續卷上》,第十二章。
  17. 《困知記.卷下》,第四十六章。
  18. 《困知記.卷上》,第十九章。
  19. 《與林次崖僉憲(辛丑秋)》,《困知記.附錄》,第一九六頁
  20. 《困知記.續卷下》,第六章。
  21. 《困知記.卷上》,第三十八章。
  22. 《困知記.續卷上》,第四十九章。
  23. 《中庸》,第一章。
  24. 《困知記.卷上》,第十五章。
  25. 《困知記.續卷上》,第三十八章。
  26. 《困知記.卷上》,第二十三章。
  27. 《與林次崖僉憲(辛丑秋)》,《困知記.附錄》,第一九六─一九七頁。
  28. 宋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9. 宋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30. 宋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31. 《周子全書》,王雲五主編,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七年,第八頁。第九頁。
  32. 於化民(1993)。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臺灣:文津出版社。
  33. 胡發貴(2002)。羅欽順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4. 張立文(2013)。羅欽順的大節目。晉陽學刊,2013(5)
  35.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36. 張岱年(2005)。中國哲學大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7. 陳來(2003)。元明理學的「去實體化」轉向及其理論後果。中國文化研究,2003(2)
  38. 陳榮捷(2007)。近思錄詳注集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9. 陳榮捷(2007)。近思錄詳注集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0. 馮友蘭(1999)。中國哲學史新編。人民出版社。
  41. 黃宗羲(2008)。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42. 趙玫(2014)。整庵有疑於周、張、小程:「理氣實為二物」。船山學刊,2014(1)
  43. 錢穆(2004)。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