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歐陽德良知本體論和致良知工夫論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Ou-Yang De's Moral Theory of Liangzhi-Benti and Zhiliangzhi-Gongfu

作者

宣炳三(Sun, Beung-Sam)

关键词

歐陽德 ; 良知 ; 致良知 ; 本體 ; 工夫 ; 王龍溪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14期(2018 / 04 / 01)

页次

34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歐陽德良知學歷來評為平實而繼承王陽明良知學的精髓。本文運用良知本體論和致良知工夫論的模式,分析歐陽德良知學的本質,以此得出歐陽德思想的本面目。在良知本體論部分,探討他與羅欽順和聶雙江之間的本體論的差異,然後再與王龍溪的本體論進行對比,而得出歐陽德良知本體論的特徵;在致良知工夫論部分,探索他與湛甘泉和羅念庵之間的工夫論的差異,然後再與王龍溪的工夫論進行對比,而獲得歐陽德致良知工夫論的特色。歐陽德的良知本體論和致良知工夫論,其與王龍溪的良知學相似,故此是不可缺少的一番工作。總之,就歐陽德的良知論而言,肯定良知本體自然流行的悅樂性,而覺察良知本體本身具有的莊敬性,主要講莊敬本體自然流行的集義之樂。就歐陽德的致良知論而言,循其良知活潑而進行工夫,而發揚光大「依良知」的工夫論。「依良知」工夫是根據好善好惡的道德情感而進行的,即毋自欺而求自慊的工夫論,同時他強調真志、真誠的工夫。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2. (2007)。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3. (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4. 《明儒學案》卷十一,〈緒山會語〉。
  5. (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6. (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7. (2007)。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8. 《明史》,《歐陽德傳》
  9. (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10. (2007)。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11. (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12. (2007)。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13. (2013)。困知記。中華書局。
  14. 王龍溪(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15. 吳震(2003)。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6. 林月惠(2005)。良知學的轉折。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
  17. 宣炳三(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韓國,成均館大學。
  18. 宣炳三(2011)。歐陽德良知學研究:以良知本體與工夫為主。陽明學,29
  19. 彭國翔(2005)。良知學的展開。北京:三聯書店。
  20. 聶雙江《歐陽公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