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荀子「虛壹而靜」探釋
|
并列篇名
|
An Inquiry into Xunzi's Idea of "Emptiness, Single-mindedness and Stillness (xu yi er jing)"
|
作者
|
吳祖剛(Wu, Zu-gang)
|
关键词
|
荀子 ; 虛 ; 壹 ; 靜
|
期刊名称
|
鵝湖月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517期(2018 / 07 / 01)
|
页次
|
19
-
2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荀子的道德哲學建立在理性認知基礎之上,知識獲取是道德得以可能的前提。然而在荀子看來,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先秦諸子大都犯了「蔽」的錯誤。為此,荀子專門作〈解蔽〉篇以分析先秦諸子之蔽,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杜絕蔽的方法-「虛壹而靜」。「虛」所解之蔽是在獲取新知過程所遇之蔽,「壹」所解之蔽是「非道」對「道」產生的遮蔽,「靜」所解之蔽是具體行為選擇中的蔽。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李明輝(2008)。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湖南大學學報,19。
連結:
-
李明輝(2008)。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湖南大學學報,19。
連結:
-
王力(2000)。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
王先謙、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1988)。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
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1979)。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
-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1981)。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北京:商務印書館。
-
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
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
牟宗三(2010)。名家與荀子。長春:吉林出版集團。
-
何淑靜(1988)。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
伽達默爾(2010)。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北京:商務印書館。
-
孟琢(2011)。對《中庸》中「誠」的文化內涵的歷史闡釋─兼論訓詁學在歷史文化研究中的獨特價值。社會科學論壇,53。
-
唐君毅(2005)。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孫偉(2010)。重塑儒家之道─荀子思想再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
-
徐復觀(2005)。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郭慶藩、王孝魚點校(1961)。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
陳鼓應(2007)。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
廖明春(2009)。荀子「虛壹而靜」說新釋。孔子研究,34。
-
蒙培元(1996)。道的境界─老子哲學的深層意蘊。中國社會科學,123。
-
黎翔鳳、梁運華整理(2004)。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2023)。以道心與人心揭示荀子之倫理學基礎。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65,8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