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儒學何為-從「內聖外王」和當代新儒家的詮釋談起

并列篇名

What is Confucianism for -A Discussion on the ldea of "Inner Sagehood and Outer Kingliness" with Its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Interpretations

作者

陸永勝(Lu, Yong-sheng)

关键词

儒學 ; 內聖外王 ; 價值 ; 當代新儒家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20期(2018 / 10 / 01)

页次

8 - 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內聖外王」是儒學經典命題,是儒學的價值目標及其實現途徑的統一。當代新儒家對「內聖外王」的詮釋有「信仰型」和「思辨型」兩種觀點,二者都肯定儒學「外王」價值的開出,但前者聚焦價值之「有無」,體現出向外推出關係和理論的內在緊張,後者聚焦價值之「多少」,體現出平行共存關係和實踐的外在緊張。「理想型」觀點是化解上述緊張的理論新建構,強調「內聖」與「外王」在本源層面的本末關係和價值層面的輕重關係和二者間的辯證遞進關係,理論旨趣在於形上思辨必然指向價值模型的建構,二者共同落實于「現實」中。「現實」呈現為「信仰」與「理想」的交融形態和「內聖外王」於歷史世界中的實然狀態,從而肯定儒學價值的現實化存在。《大學》視角的「內聖外王」類型觀分析為我們思考「儒學何為」提供了內在致思維度,為探討「儒學何以為」提供了研究向度。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梅廣(2011)。「內聖外王」考略。清華學報,新41(4),622-659。
    連結:
  2. 清黃宗羲(1985)。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3. 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4. 牟宗三(2006)。政道與治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5. 牟宗三(1980)。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 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7. 余英時(2004)。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8. 余英時(2006)。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 李明輝(2009)。「內聖外王」問題重探。中國儒學,北京:
  10. 馬敘倫。〈莊子.天下篇〉述義
  11. 高亨。〈莊子.天下篇〉箋證
  12. 張學智(2006)。心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3. 梁濤(2013)。《莊子.天下》篇「內聖外王」本意發微。哲學研究,12,32-39。
  14. 陳鼓應譯注(2003)。老子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5. 黑格爾、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熊十力(1960)。讀經示要。臺北:文廣書局。
  17. 熊十力(1996)。十力語要。北京:中華書局。
  18. 熊十力(2013)。讀經示要。長沙:嶽麓書社。
  19. 熊十力(1996)。十力語要。北京:中華書局。
  20. 劉又銘(2008)。《大學》思想的歷史變遷。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上海:
  21. 劉子健(1987)。兩宋史研究專編。臺北:聯經出版社。
  22. 劉述先。評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九州學林,1(2)
  23. 錢基博。讀〈莊子.天下篇〉疏記
  24. 譚戒甫。〈莊子.天下篇〉校釋
  25. 〈莊子.天下篇〉講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