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五經亦史」與「六經皆史」之異同探析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x Classics Are Also History" and "the Six Classics Are All History"

作者

崔慶賀(Cui, Qing-he)

关键词

五經亦史 ; 六經皆史 ; 王陽明 ; 章學誠 ; 君道關係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28期(2019 / 06 / 01)

页次

55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王陽明的「五經亦史」與章學誠的「六經皆史」並非一脈相承。王陽明倡發「五經亦史」論,意在強調「六經乃吾心之常道」的心學觀點,並與「人人皆可為堯舜」相呼應,此說最終在理論上否定了道治合一說。章學誠高揚「六經皆史」之說,論證經史合一,他意在證成的根本思想是「官師合一」、「治教合一」。比較「五經亦史」與「六經皆史」,不但可以梳理王陽明與章學誠關於經史關係的不同論述,而且能對二人關於君道關係、道統論的不同看法和他們所處時代的政治環境進行清理。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 (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 明王守仁、吳光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明王守仁、吳光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王守仁、吳光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明王守仁、吳光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清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8. 清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9. 清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10.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1985)。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1. 山口久和、王標譯(2006)。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證學批判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向燕南(2001)。從「榮經陋史」到「六經皆史」─宋明經史關係說的演化及意義之探討。史學理論研究,2001(4),34-41。
  13. 余英時(2006)。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4. 張舜徽(1983)。史學三書平議。北京:中華書局。
  15. 張榮華(2005)。章太炎與章學誠。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1-32。
  16. 陳來(1991)。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17. 喬治忠、崔岩(2007)。清高宗與章學誠史學思想的比較研究─透視清朝「盛世」史學的價值取向。天津社會科學,2007(6),124-125。
  18. 黃兆強(2015)。章學誠研究述評:一九二○─一九八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黃進興(1998)。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 楊伯峻譯注(1960)。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21. 賈慶軍、徐廈(2017)。章學誠「六經皆史」與陽明「五經皆史」之關係探究。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1),10-19。
  22. 劉巍(2007)。章學誠「六經皆史」的本源與意蘊。歷史研究,2007(4),84-88。
  23. 蔣國保(2007)。章學誠「六經皆史」說新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54-55。
  24. 鄧志峰(2004)。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5. 錢鍾書(2001)。談藝錄(補訂重排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