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莊子與郭象之「無待」思想

并列篇名

Zhuangzi's and Guo Xiang's Thoughts on "Waiting for Nothing (wudai)"

作者

蕭詠燮(Hsiao, Yung-hsieh)

关键词

無待 ; 莊子 ; 逍遙遊 ; 郭象 ; 自生 ; 獨化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35期(2020 / 01 / 01)

页次

26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無待」的概念在《莊子》與郭象玄學中皆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莊、郭二人對於「無待」的詮釋卻截然不同。在時代背景的化育下,莊子與郭象面對現實議題各別演繹出一家之學,二者學說雖有關聯承襲之處,但更多的是因應時變之轉化。莊子在〈逍遙遊〉中以「無待」來詮釋體道之逍遙境界,時至郭象卻轉以「無待」作為個體「自生獨化」的條件,二人不同的學術理路造成了思想格局上、工夫論上的差別。本文即以莊子與郭象「無待」思想之緣起、內容意涵、修養工夫三方面,作為探討二人在同一指稱上不同詮釋之進路,以殊別其在「無待」思想上所開展出的不同面向。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王志楣(2007)。《莊子》逍遙義辨析。政大中文學報,8,56。
    連結:
  2. 王邦雄(2004).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 王邦雄,陳德和(2015).老莊與人生.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4. 司馬遷,張守節(注疏)(1983).史記正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聯經出版社.
  6. 吳怡(2004).新譯莊子內篇解義.台北:三民書局.
  7.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學生書局.
  8. 徐漢昌(1997).先秦諸子.台北:台灣書局.
  9. 高柏園(1992).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10. 莊耀郎(2002).郭象玄學.台北:里仁書局.
  11. 郭慶藩(1983).莊子集釋.台北:木鐸出版社.
  12. 陳鼓應(2000).老子今注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3. 湯一介(1982).郭象與魏晉玄學.台北:谷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