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宋君子有黨論視域下的「和而不同」

并列篇名

Considering the Notion of "a Junzi Gets along with Others,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Agree with Them" in Light of the Claim That "a Junzi is a Partisa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作者

姚季冬(Yao, Ji-dong);張春雪(Zhang, Chun-xue)

关键词

和而不同 ; 君子有黨論 ; 北宋儒學 ; 黨爭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35期(2020 / 01 / 01)

页次

55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北宋君子有黨論是作為君子政治理想的實現手段而出現、發展的,「和而不同」是它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原則。在歐陽修創立的理論範式中,「和而不同」既是君子的外在行為標準,又是君子的政治實踐原則;但「和而不同」被限於君子之黨內部,對小人之黨則採取黨同伐異的態度。君子有黨論在政治實踐中遭遇了困境,為了捍衛君子政治理想,蘇軾站在現實主義立場上引入「權術」作為「和而不同」原則的補充;程頤則從人性論和政治價值理論的角度為君子之外的政治主體找到存在價值,從而為「和而不同」的向外「推廣」奠定理論基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201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2. (宋)王稱(2000).東都事略.濟南:齊魯書社.
  3. (宋)司馬光(2015).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
  4. (宋)李燾(2004).續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5. (宋)秦觀,徐培均(箋注)(2000).淮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宋)歐陽修(2001).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7. 〔宋〕蘇軾《東坡易傳》卷二「同人」(明刻朱墨套印本)。
  8. (宋)蘇軾(1988).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9. 〔宋〕蘇軾《東坡易傳》卷二「泰卦」(明刻朱墨套印本)。
  10. Levine, Ari Daniel(2008).Divided by a common language: factional conflict in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1. 王處輝,劉肇陽(2015)。「君子有黨」論的發展與終結──再論道統與政統合一的士人理想。孔子研究,2015(6),92-99。
  12. 卡爾·施密特,劉宗坤(譯)(2004).政治的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 沈松勤(1998).北宋文人與黨爭.人民出版社.
  14. 張固也(2002)。高峻〈高氏小史〉考。史學史研究,2002(2),50-52。
  15. 曾棗莊(編),劉琳(編)(2006).全宋文.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6. 程兆奇(2002)。「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1),158-165。
  17. 程剛(2013)。蘇軾的易學與朋黨論。北方論叢,2013(1),63-68。
  18. 馮友蘭(2001).三松堂全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 黃小珠(2017)。基於黨爭和人性的雙重反思──論蘇軾的「君子小人觀」與易學思想。周易研究,2017(4),71-76。
  20. 漆俠(1992)。范仲淹集團與慶曆新政。歷史研究,1992(3),126-140。
  21. 劉子健(1984).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2. 劉學斌(2009).北宋新舊黨爭與士人政治心態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3. 鄧廣銘(1986)。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運動。中華文史論叢,1986(3)
  24.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5. 龐萬里(1992).二程哲學體系.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
  26. 羅家祥(1989)。北宋「君子有黨論」述評。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5),66-74。
  27. 羅家祥(2003).朋黨之爭和北宋政治.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8. 羅家祥(1981).北宋黨爭研究.文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