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孔子之「仁之方」與「仁」探析-以《論語》子貢問「博施濟眾」章為中心

并列篇名

An Inquiry into Confucius' "Art of Ren (humanness, humanity)" and Ren: A Discussion Focused on the Chapter of Zigong's Question concerning "a Man Who Confers Benefits on the People, and Is Able to Assist All" of the Analects

作者

孫忠厚(Sun, Zhong-hou)

关键词

子貢 ; 孔子 ; 仁之方 ; 仁 ; 人格世界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37期(2020 / 03 / 01)

页次

52 - 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孔門弟子紛紛問仁於孔子,是《論語》編纂者著重記 述的篇章,而子貢與孔子的仁學問答具有典型意義。 深入分析《論語》子貢問「博施濟眾」章發現,子貢從「博施濟眾」的外在事功角度問仁,與他學才兼備又有入世干政的人生履歷高度切合。孔子的答語並非空談抽象之仁,而是告訴子貢具有修身實踐意義的「仁之方」,為仁之方的基本原則是恕。孔子思想中的「仁之方」與仁是不即不離的。子貢對孔子的仁學教化有所領會,他認識到孔子體仁成聖而合天道的人格世界,意識到了孔子在凡俗中追求超越的終極性向度。在教化活動中,孔子「似平凡之偉大」的人格得到了具體的顯現。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朱熹(2012).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2. 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的特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何晏,皇侃《論語集解義疏》,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七年,頁八二。
  4. 威爾弗雷德·坎特韋爾·史密斯,董江陽(譯)(2005).宗教的意義與終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 唐君毅(2005).人文精神之重建.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6. 唐君毅(201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中國哲學中之「道」之建立及其發展.北京:九州出版社.
  7. 徐復觀(201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北京:九州出版社.
  8. 徐復觀(2014).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北京:九州出版社.
  9. 陳來(2014).仁學本體論.北京:三聯書店.
  10. 陳淳(1983).北溪字義.北京:中華書局.
  11. 傅有德(2009)。希伯來先知與儒家聖人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9(6)
  12. 程樹德(2014).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3. 程顥,程頤(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14. 赫伯特·芬格萊特,彭國翔(譯),張華(譯)(2010).孔子:即凡而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5. 劉述先(2007).劉述先自選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6. 劉寶楠(1990).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17.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