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殊途文武,同歸建國:由「文化建國」重審賀麟與戰國策派之關係

并列篇名

The Divergence between Literary and Military Approaches Will Converge on Nation-Building: Re-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Li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Strategy School

作者

林慧川(Lin, Hui-chuan)

关键词

賀麟 ; 戰國策派 ; 文化建國 ; 重塑武德 ; 構建學術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40期(2020 / 06 / 01)

页次

38 - 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關於賀麟與戰國策派的關係問題,學界一直沒有給出確切說法。考察可知,賀麟不但曾加入戰國策派之陣營,並且其於抗戰時期的學術致思中心,乃是在抗戰救亡的時代背景下回應「文化建國」這一歷史命題,而這,與雷海宗、林同濟、陳銓等戰國策派中堅之學術立場乃相互一致。就此而言,賀麟當被視為戰國策派中的一個核心成員。更重要的是,對比雷、林、陳與賀麟的「文化建國」思想可知,基於對儒教傳統的悲觀估計,前者的文化建國構設,在於以批判儒教傳統為起點,以普及兵制、鼓動民族文學運動等為手段,重塑國人的武德精神,進而構建一個文武兼備的中國文化品格;而賀麟則極力捍衛儒教傳統的文化主體地位,主張以西洋哲學擴展儒家思想之本體論空間,並構建一個宋儒式的學術風尚,作為中國文化前進發展的源頭活水。這一武一文的兩種文化建國思想雖在構設上迥然有別,但在謀求民族文化之終極出路的旨歸上卻根本相同。這不但佐證了賀麟實與雷、林、陳等人同為戰國策派之核心成員,同時還可為我們重新考察戰國策派之學術思想帶來新的啟發。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孔劉輝(2012)。「戰國派」新論。抗日戰爭研究,2012(4),76-84。
  2. 江沛(2014).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雷海宗林同濟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江沛(2001).戰國策派思潮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4. 李帆(2013).民國思想文叢:戰國策派.長春:長春出版社.
  5. 李金鳳(2016)。「戰國策派」研究的歷史現場與基本史實。中華文化論壇,2016(1),16-23。
  6. 李雪松(2010)。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7. 范佩芝(20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
  8. 唐文權(1993).覺醒與迷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 孫霄舫(2015)。我所認識的賀麟教授及其思想。鵝湖月刊,2015(2),37-40。
  10. 徐旭(2014)。「戰國策」派內部對「英雄崇拜論」的論爭。武陵學刊,2014(3),97-101。
  11. 徐傳禮(1996)。歷史的筆誤和價值的重估──「重估戰國策派」系列論文之一。東方叢刊,1996(3)
  12. 張昌山(編)(2013).戰國策派文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3. 曹穎龍(2013).戰國策派.長春:長春出版社.
  14. 陳贇(1999)。儒學的現代開展與東西文化調和之檢討──論賀麟的文化觀。哲學與文化,1999(8)
  15. 賀麟(2011).近代唯心論簡釋.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賀麟(2012).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7. 賀麟(2017).文化與人生.北京:商務印書館.
  18. 黃嶺峻(1995)。試論抗戰時期兩種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思潮──保守主義與「戰國策派」。抗日戰爭研究,1995(2),107-123。
  19. 溫儒敏(1995).時代之波.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 鮑勁翔(1996)。試論戰國策派的文化救亡。安徽大學學報,1996(2),86-92+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