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勞思光早期主體理論初探

并列篇名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Lao Siguang's Early Exposition of Subjective Theory

作者

補鵬揮(Bu, Peng-hui)

关键词

勞思光 ; 早期 ; 主體 ; 心性論中心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51期(2021 / 05 / 01)

页次

34 - 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勞思光在區分實然、必然和應然的基礎上,結合傳統儒學資源,提出義命分立的觀點,並以之處理自由與必然的關係,進而將價值的根源歸於主體,而主體須經「窮智見德」始能圓滿確立。勞氏通過價值自覺二型的設準劃分道德心與宗教心,又以自我境界之劃分的設準區別認知我、情意我和德性我。主體性的客觀化被勞氏劃定為直接運行、間接運行和超越化運行三種模式,勞氏認定中國重德精神因自限於道德心的直接運行模式而無法成就科學與民主精神,須經觀念結構的改變,再綜合康德哲學始能建立德智融貫的新文化精神。但主體客觀化的過程中因生命之有限性必陷入理分衝突的困局,主體唯有一力承當生命的苦與罪,方能於命中顯義,進而展現主體的最高自由。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石元康(2000).當代西方自由主義.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 李明輝。「窮智見德」──勞思光先生的思想綱領。中國哲學與文化,上海:
  3. 勞思光(2001).存在主義哲學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 勞思光(1993).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5. 勞思光(1987).儒學精神與世界文化路向── 思光少作集(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6. 勞思光(2000).歷史之懲罰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7. 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 勞思光(1998).哲學淺說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0. 勞思光(2001).哲學問題源流論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1. 勞思光(2001).哲學問題源流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2. 勞思光(2001).自由、民主與文化創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3. 勞思光(2000).文化問題論集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4. 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5. 勞思光(1987).書簡與雜記──思光少作集(七).臺北: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