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從「外王」到「內聖」:新儒學之後對「內聖外王」的翻轉
|
并列篇名
|
From "Outward Kingliness" to "Inward Sageliness": Post-New Confucian Turn of the Thesis of "Inward Sageliness and Outward Kingliness"
|
作者
|
林安梧(Lin, An-wu)
|
关键词
|
內聖 ; 外王 ; 公民 ; 君子 ; 縱貫軸 ; 帝制 ; 社會 ; 正義 ; 心性
|
期刊名称
|
鵝湖月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552期(2021 / 06 / 01)
|
页次
|
2
-
1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旨在針對當代新儒學有關「內聖外王」的理論提出一根本性的反思。首先由學習歷程的真實情境之覺知,喚醒公民儒學的萌芽。再者,宏觀儒學的三波變遷,指出我們已然進到了嶄新的公民儒學階段。重新省思「血緣性縱貫軸:解開帝制、重建儒學」的可能,並探索當代新儒學有關返本開新「民主、科學開出論」的限制,進而超越「由『內聖』開『外王』」的轉化論」,改而主張「由『外王』而『內聖』調適論」。深刻省思從「社會正義」到「心性修養」的變遷,這裡含著公民儒學「外王-內聖」學的嶄新結構。當然,如此一來,我們就檢討釐清了「聖王」與「王聖」弔詭,並且釐清了「君子」與「公民」概念的異同。最後,點出有「人倫」的「人權」,有「自覺」的「自由」,有「民本」的「民主」,是公民儒學必須進一步去發展的論述。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林安梧(2006)。中西哲學會通之「格義」與「逆格義」方法論之探討:以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與中國哲學研究為例。淡江中文學報,15,95-116。
連結:
-
《論語》〈先進〉。
-
《論語》〈為政〉。
-
《孟子》〈離婁〉(上)。
-
《荀子》〈君道〉
-
牟宗三(1961).政道與治道.台北:廣文書局.
-
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
呂留良《四書講義》卷三七
-
林安梧(2016)。從「德性治理」到「公民社會」的建立─「順服的倫理」、「根源的倫理」與「公民的倫理」。江淮論壇,280,5-11。
-
林安梧(1996).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維.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林安梧(1998).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的問題向度.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
林安梧(2003).道德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
林安梧(2011)。孔子思想與「公民儒學」。文史哲,2011(6),14-24。
-
林安梧(2004)。後新儒學的新思考:從「外王」到「內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可能。鵝湖,30(2),16-25。
-
林安梧(1996).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的哲學省察.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林安梧(2012)。王船山「經典詮釋學」衍申的一些思考-兼論「本體」與「方法」的辯證(上)。鵝湖,443,22-28。
-
林安梧(1997)。「道德與思想之意圖」的背景理解: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展開。本土心理學研究,7,126-164。
-
林安梧(2005)。牟宗三的康德學與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鵝湖,31(2),12-24。
-
林安梧(1997)。牟宗三先生之後: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對「臺灣當代新儒學」的批判與前瞻。鵝湖,23(4),2-12。
-
林安梧(2001)。後新儒學的社會哲學:契約、責任與「一體之仁」──邁向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儒學思考。思與言,39(4),57-82。
-
林安梧(1986).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
林安梧(2012)。王船山「經典詮釋學」衍申的一些思考-兼論「本體」與「方法」的辯證(下)。鵝湖,444,17-22。
-
林安梧(2016).「血緣性縱貫軸」:解開帝制・重建儒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
林安梧(講述),山東大學尼山學堂(採訪整理)(2020).林安梧訪談錄:後新儒家的焦思與苦索.山東人民出版社.
-
徐復觀(1957).學術與政治之間.台中:中央書局.
-
徐復觀,蕭欣義(編輯)(1979).儒家政治思想與自由民主人權.八十年代出版社.
-
程志華(2011)。由「一心開二門」到「存有三態論」:儒學之一個新的發展向度。哲學動態,2011(6)
-
費孝通(1984).鄉土中國.
-
楊生照(2006)。從「血緣性縱貫軸」到「道的錯置」(下)──林安梧「後新儒學」的切入點。鵝湖月刊,32(2)
-
楊生照(2006)。從「血緣性縱貫軸」到「道的錯置」(上)──林安梧「後新儒學」的切入點。鵝湖月刊,31(12)
-
楊生照(2006)。從「血緣性縱貫軸」到「道的錯置」(中)──林安梧「後新儒學」的切入點。鵝湖月刊,32(1)
|
被引用次数
|
-
林安梧(2023)。「外王內聖」還是「內聖外王」辯論之後──敬答周群振、李瑞全兩位學長。鵝湖月刊,578,1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