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牟宗三「良知坎陷」說的自發性難題-一個德國觀念論的視角

并列篇名

A Problem of Spontaneity in Mou Zongsan's Self-negation of Conscience: A Perspective form German Idealism

作者

郝琛寵(Hao, Chen-chong)

关键词

牟宗三 ; 良知坎陷 ; 自發性 ; 德國觀念論 ; 現代性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59期(2022 / 01 / 01)

页次

34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牟宗三的康德闡釋中,道德「真我」憑藉何種必然性力量轉出認知我,構成了其「良知坎陷」說的自發性難題。這一問題不僅貫穿了牟宗三的理論哲學和實踐思考,也成為他從康德哲學走向德國觀念論的通路。依據康德,主體的自發性與其對象的被給予性應是相互依存的,從認知到道德的過渡依賴一套自身關係的動力學。黑格爾繼承了這一思路,將思想的客觀性提升到「世界」本身的高度,二者都堅持客觀性維度對於自發性問題的重要性。單純從這個角度來看,牟宗三的「坎陷」說的確沒能借鑒德國觀念論的精髓,即自我意識的展開和事情本身的視角。但是,由於中西比較和文化立場的複雜性,牟宗三理論的「錯位」最終將還原為現代性語境中詮釋的規範性問題,這一方面揭示了他與德國觀念論分道揚鑣的真正動因,也敞開了一個蘊含豐富可能性的思想史區間。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2013).Late German Idealism: Trendelenburg and Lotz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2003).歷史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2003).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 Ameriks, Karl(2000).Kant and the Fate of Autonom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Beiser, Frederick C.(2017).The Genesis of Neo-antianism: 1796-1880.Oxford:OUP.
  7. di Giovanni, George(trans.),Harri, H. S.(trans.)(2000).Between Kant and Hegel.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8. Hegel, G. W. F.(1986).Werke.Suhrkamp Verlag.
  9. Henrich, Dieter(1971).Hegel im Kontext.Suhrkamp Verlag.
  10. Pippin, Robert B.(1989).Hegel’s Idealism: The Satisfactions of Self-onsciousn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Siep, Ludwig,Smyth, Daniel(trans.)(2014).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丁耘(2019).道體學引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3. 牟宗三(2003).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牟宗三(2005).生命的學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5. 牟宗三(200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6. 亨利E.阿利森,丁三東(譯),陳虎平(譯)(2014).康德的先驗觀念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7. 李明輝(編)(1996).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
  18. 李澤厚(2016).人類學歷史本體論.青島出版社.
  19. 康德,鄧曉芒(譯),楊祖陶(校)(2004).純粹理性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莊振華(2013).黑格爾的歷史觀.上海人民出版社.
  21. 黑格爾,賀麟(譯)(2016).小邏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22. 黑格爾,賀麟(譯),王玖興(譯)(2017).精神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23. 黑格爾,賀麟(譯),王玖興(譯)(2017).精神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鄧曉芒(2017).思辨的張力.北京:商務印書館.
  25. 鄧曉芒(2006)。牟宗三對康德之誤讀舉要(之四)——關於自我及「心」。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3。
  26. 賴賢宗(1998).康德、費希特和青年黑格爾論倫理神學.臺北: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