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戴震道德哲學對《易.繫辭》思想的詮釋與重建
|
并列篇名
|
Dai Zhen's Explan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ought of "the Commentary on the Appended Phrases" from the Book of Changes in His Moral Philosophy
|
作者
|
魏冰娥(Wei, Bing-e)
|
关键词
|
戴震道德哲學 ; 《易.繫辭》 ; 道 ; 性 ; 善
|
期刊名称
|
鵝湖月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566期(2022 / 08 / 01)
|
页次
|
28
-
4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戴震道德哲學以「天地之化不己」釋「一陰一陽之謂道」建「氣化流行」之「道」,為「血氣心知」(「欲情知」)之「性」與「仁禮義」之「善」奠定形上根據;以「分於陰陽以為血氣、心知」釋「成之者性也」建「血氣心知」之「性」,確證並表現「氣化流行」之「道」、為「仁禮義」之「善」確立人性依據;以「人物於天地其善固繼承不隔者也」釋「繼之者善也」建「仁禮義」之「善」,實現「氣化流行」之「道」與「血氣心知」之「性」。其在沿用《易》道德本體論建構路徑,保留「道」之動、具體、獨立特性的基礎上,通過統賦「道」、「性」、「善」以「生生條理」,引入「歸於必然,適完其自然」闡明「實體實事」之「性」(「血氣心知」)必歸於「純粹中正」之「善」(「仁禮義」)且「適完」「氣化流行」之「道」(「生生條理」),從而將人倫道德中的道、性、善及其實現均視為「生生條理」之不已歷程,完成對《易》的超越。這為它創立「血氣心知」一本、「理存乎欲」、「仁禮義」不離欲情、以「知」達「善」等道德學說奠定堅實根基,也為批判程朱提供有力論據,更為重建原始儒家道德根於人倫(「道不離身」),事實與價值相統一,德福一致的倫理生活確立本體根據。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魏冰娥(2014)。戴震「道」論的形上意蘊。鵝湖月刊,6,4-5。
連結:
-
(清)戴震(1980).戴震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
(清)戴震,何文光(整理)(1982).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
(魏)王弼,樓宇烈(校釋)(2012).周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
王國良(2003)。戴震對理學的解構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向。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52。
-
王國良(2003)。戴震對理學的解構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向。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53。
-
王傑(2005)。戴震義理之學中的人性結構模式。倫理學研究,2005(3),23-24。
-
王豔秋(2003)。華東師範大學。
-
成中英,李翔海(編)(1996)。知識與價值:成中英新儒學論著輯要,北京:
-
朱貽庭(1989).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牟宗三(2004).周易哲學演講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牟宗三(1999).心性與性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余英時(2004).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宋大琦(2009)。論欲與仁。原道,2009(1),148-149。
-
李暢然(2013)。〈易傳〉對戴震〈原善〉的影響。周易研究,2013(2),41-47。
-
李暢然(2012)。「經之至者道也」──戴震通經求道的權威主義策略及現實關懷。大連大學學報,2012(5),48。
-
李暢然(2009)。辨清代客觀化解經方法論同「詮釋學的迴圈」原理之質疑──以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和焦循《孟子正義》為焦點。文化與詩學,2009(1),292。
-
李澤厚(1999).中國思想史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
周兆茂(1997).戴震哲學新探.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徐道彬(2007)。戴震義例方法述論。濟南大學學報,2007(3),36。
-
許蘭,吳根友(2005)。戴震倫理學的知性特徵。中華文化論壇,2005(1),52-56。
-
陳贇(2000)。在合理性與可欲性之間:儒家思想中善的觀念──以戴震為中心的考察。孔子研究,2000(6),99。
-
陳贇(2000)。在合理性與可欲性之間:儒家思想中善的觀念──以戴震為中心的考察。孔子研究,2000(6),101-103。
-
黃俊傑(2004).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劉元青(2008)。戴震「二氣」說初探。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7),111-112。
-
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龍鑫(2010)。《法象論》發微──戴震「氣化」思想的目的論意義。延邊大學學報,2010(6),32-37。
-
魏冰娥(2019)。戴震「仁」學考論。倫理學研究,2019(5),61。
-
魏冰娥(2013)。合自然與必然於一:戴震「善」概念發微。哲學評論,2013(1),192-196。
-
魏冰娥(2009)。戴震「因言明道」的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論啟示…。理論與現代化,2009(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