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母有念輒心動亟歸」:以陳白沙孝行敘事為中心的一種考察
|
并列篇名
|
"The Son Goes Back Home Immediately When He Senses His Mother's Missing After Leaving Home"-A Study Centered on Chen Baisha's Narrative of Filial Piety
|
作者
|
龔禮茹(Gong, Li-ru)
|
关键词
|
陳白沙 ; 孝 ; 心學 ; 王陽明
|
期刊名称
|
鵝湖月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576期(2023 / 06 / 01)
|
页次
|
14
-
2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英文
|
中文摘要
|
作為一種特殊的孝行方式,「母有念輒心動亟歸」是門人張詡對陳白沙孝行的其中一種描述。這一描述基本符合白沙對孝的看法,行孝的關鍵在於涵養心體,克盡私欲,如此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實現聖人之道。由於這一描述可能受到佛教的影響,過於強調心體的神通作用,白沙門人內部對這一說法心存疑慮。陽明後學注意到「母有念輒心動亟歸」的描述與心體克治的成聖工夫的緊密關聯,他們認為儒者的心體神通並非自然具有,需要經歷工夫的洗練才能達到感應的效驗。總的來看,「母有念輒心動亟歸」的孝行並不是發生在白沙個人身上的特殊的經歷,與心靈感應相關的經驗闡釋在某種程度上能成為明代篤信心學儒者的共感並引發共鳴,包含了心學一系的儒者希望通過孝教導士人重視對心體的克治工夫和修身成聖的期待。職是之故,白沙「母有念輒心動亟歸」的實踐在明代中後期成為一種被普遍認可的孝行典範。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望雲圖詩序》《陳白沙全集》,P.20
-
〈白沙先生至言語錄五則〉《陳白沙全集》,P.117
-
〈白沙先生至言語錄五則〉《陳白沙全集》,P.118
-
〈與林輯熙(三)〉《陳白沙全集》,P.279
-
(元)郭居敬(2007).二十四孝.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
(明)申行時(1988).萬曆起居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明〕呂維祺《孝經大全》,清康熙刻本,Vol.7,P.10下
-
〔明〕呂維祺《孝經大全》,清康熙刻本,「羽翼姓氏」,P.15下
-
(明)周汝登(1970).東越證學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
(明)周汝登,張夢新(點校),張衛中(點校)(2015).周汝登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明〕查鐸〈再上龍溪師書〉,《查先生闡道集》,光緒十六年涇川查氏家塾刻本,Vol.2,P.9
-
〔明〕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明萬曆二十六年劉元卿刻本,Vol.13,P.16
-
〔明〕陳於陛〈議從祀以崇聖道疏〉(明)《吳亮》《萬曆疏鈔》,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Vol.34,P.18上
-
〔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卷四知新後語,清康熙二十黃楷刻本,Vol.4,P.8下
-
〔明〕焦竑輯《國朝獻徵錄》,明萬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館刻本,Vol.22,P.22上
-
〔明〕賀欽《醫閭先生集》卷八,P.15a,遼寧省圖書館藏嘉靖二十三年(1544)刻本
-
〔明〕楊起元撰〈宏山先生語錄序〉《證學編》,明萬曆四十五年餘永寧刻本,Vol.4,P.54上
-
〔明〕過庭訓《本朝分省人物考》,明天啟刻本,Vol.110,P.33上
-
〔明〕劉元卿〈白沙陳先生要語〉《諸儒學案》,明萬曆刻劉應舉補修本,P.11
-
〔明〕鄧元錫《皇明書》,明萬曆三十四年刻本,Vol.315,P.16下
-
(明)聶豹(2007).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
〔晉〕干寶《搜神記》,涵芬樓本,Vol.11,P.6上。
-
〔清〕孔繼汾《闕里文獻考》,清乾隆刻本,Vol.69,P.1上
-
〔清〕沈佳《明儒言行錄》,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Vol.3,P.78上。
-
〔清〕屈大均《翁山文外》卷二,《羅母黃太君壽序》,PP.3-4,清康熙刻本。
-
〔清〕張廷玉《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Vol.283,P.1下。
-
(清)黃宗羲,沈芝盈(點校)(1985).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
〔漢〕王充撰《論衡》,四部叢刊景通津草堂本,Vol.5,P.18下。
-
〔漢〕高誘注〈季秋紀精通〉《呂氏春秋》,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刻本,Vol.9,P.11上
-
《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2005).四庫禁毀書叢刊補編索引.北京:北京出版社.
-
朱鴻林(2015)。陳白沙的出處經驗與思考。儒者思想與出處
-
朱鴻林(2015)。明儒陳白沙對林光的出處問題之意見。儒者思想與出處
-
牟宗三(1996).牟宗三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
吳光(編校),錢明(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
呂妙芬(1997)。明清中國萬裡尋親的文化實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
-
宋志明(1997)。陳獻章的道德範疇理論。學術研究,1997(11)
-
約翰.希克,王志成(譯)(1998).宗教之解釋:人類對超越者的回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時嘉祿等編《歷代孝子彙編》,上海宏大善書局石印本,1940,P.85。
-
張祥龍(2015)。良知與孝悌──王陽明悟道中的親情經驗。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
張運華(2003)。陳獻章「愛親」為大的孝道觀及其意義。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5)
-
陳獻章,黎業明(校)(2019).陳獻章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章繼光(2011).陳白沙梁啟超綜論.長沙:嶽麓書社.
-
雷丁(2014).意識宇宙:心靈現象中的科學真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劉興邦(2011)。陳白沙之孝道文化及其當代價值。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
鄭雅如(2014).親恩難報: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羅才成(2009)。陳獻章的仁學思想和孝道觀念。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9(3)
-
羅邦柱(點校)(2004).南川冰蘖全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
龔禮茹(2019)。論陳白沙的孝母實踐及時人的看法──以成化十九年〈乞終養疏〉事件為中心。船山學刊,2019(6)
|
被引用次数
|
-
(2024)。宗教學視域下的儒家孝道研究——以陳白沙孝母為例。哲學與文化,51(1),16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