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般若經.真如品》的第一義空觀

并列篇名

The Highest Teaching of Śūnyatā in the Tathatāparivartaḥ of the Mahāprajñāpāramitā

作者

陳源鴻(Chen, Yuan-hong)

关键词

第一義空 ; 真如 ; 假名 ; 中道 ; 三乘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77期(2023 / 07 / 01)

页次

31 - 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大般若經.真如品》圍繞「一切法真如即如來真如」開闡空性,與《雜阿含經》中所說「無生滅有緣起」的第一義空觀意趣相同,除此之外,「第一義空」篇明確指出二乘於五蘊、十八界、四諦、十二因緣的執著為「俗數」,與《真如品》中對二乘的評破一致。從中道第一義諦來說,二乘對「無常」與「涅槃」產生法執與凡夫常樂我淨的顛倒見都是對「假名」的執取。本文藉助「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兩個角度探析真如與般若波羅蜜,進而證明只有在般若波羅蜜智慧的統攝下才能真正理解佛教的教觀體系。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姚秦)鳩摩羅什(譯)。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二十,《大正藏》Book 25,P.206下。
  2. (姚秦)鳩摩羅什(譯)。姚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十一,《大正藏》Book 8,P.376下。
  3. (姚秦)鳩摩羅什(譯)。姚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Book 8,P.221下。
  4. (唐)吉藏。唐.吉藏《中觀論疏》卷五,《大正藏》Book 42, P.73中。
  5. (唐)釋玄奘(譯)。唐.釋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大正藏》 Book 30,P.706下。
  6. (唐)釋玄奘(譯)。唐.釋玄奘譯《大寶積經》卷三十七,《大正藏》Book 11,P.211 上。
  7. (唐)釋玄奘(譯)(2022)。唐.釋玄奘譯《解深密經》卷三,《大正藏》Book 16, P.699 下。(本文經論引用出自CBETA,2022。本條引用為“CBETA2022. Q3, T16, no.676, P.699 C18-19”)。
  8. (唐)釋玄奘(譯)。唐.釋玄奘譯《攝大乘論本》卷三,《大正藏》Book 31,P.147 下。
  9. (唐)釋玄奘(譯)。唐.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四七,《大正藏》Book 7,P.253中。P.254上。
  10. (唐)釋玄奘(譯)。唐.釋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四六,《大正藏》Book 7,P.251 下。P.252 上、中。P.253 上。P.254下。
  11. (隋)釋智顗。隋.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卷三,《大正藏》Book 33,P.717 中。
  12. (隋)釋慧遠。隋.釋慧遠《大乘義章》卷三,《大正藏》Book 44,P.523 上。
  13.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大正藏》Book 16,P.511 上。
  14.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卷十三,《大正藏》Book 2,P.92下。
  15. 牟宗三(2010).佛性與般若.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6. 吳汝鈞(2015).佛教的概念與方法.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7. 陳平坤(2013).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台北:法鼓文化.
  18. 歐陽竟無(2017).歐陽竟無內外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19. 釋太虛(2014)。佛法導言—民國四年春作於普陀。太虛大師佛學論集,貴陽:
  20. 釋印順(2011).空之探究.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