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諸侯與王臣──早期中國政治倫理演變及對經學闡釋的影響

并列篇名

Governors and Courtier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Ethics in Early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作者

郭羽楠(Guo, Yu-nan)

关键词

諸侯 ; 政治倫理 ; 君臣關係 ; 黜周王魯 ; 文王稱王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79期(2023 / 09 / 01)

页次

23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周代以前,諸侯與王不存在君臣之分。周代制度建立後,諸侯與天子才形成君臣關係。在經典中,這種關係的變化孕育了關於諸侯的兩種看法,前者承認諸侯成為新王的合法性,後者則以君臣之義約束諸侯。這兩種看法隱秘地影響了經學理論的建構與經典解釋。何休等公羊家突破了僅在君臣倫理下看待諸侯的單一視野,通過強調王與諸侯「有不純臣之義」,化解了「黜周王魯」說的內在困境。然而,在後世,視諸侯為臣子的看法逐漸成為一種預設,王與諸侯被理解為純粹的君臣關係,「文王稱王」變成一個難以解釋的問題。釐清關於諸侯的不同認識,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經典議題和經學理論,窺見政治倫理演變與經學闡釋之間的互動關係。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宋)程顥,(宋)程頤(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2. (清)梁玉繩(1981).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
  3. (清)陳立(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4. 〔清〕陳立《公羊義疏》(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P.70。
  5. (清)焦循,沈文倬(點校)(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6. (清)蘇輿,锺哲(點校)(2015).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7.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
  8.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朱傑人(整理)(2013).毛詩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漢)司馬遷(200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0.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整理),刁小龍(整理)(2014).春秋公羊傳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呂友仁(整理)(2008).禮記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趙伯雄(整理)(1999).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3. 王利器(1981).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4. 如段渝(1998)。論殷代外服制與西周分封制。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
  15. 何炳棣(2017).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北京:中華書局.
  16. 吳仰湘(編)(2015).皮錫瑞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17. 李政(2018)。兩漢經學中「文王稱王」說義理建構之檢討。原道,2018(1),15-27。
  18. 李偉山(2008)。略論夏商西周的共主政治秩序。廣西社會科學,2008(4),129-134。
  19. 唐嘉弘(1985)。略論夏商周帝王的稱號及國家政體。歷史研究,1985(4),3-16。
  20. 宮志翀(2019)。古今革命之間的「文王稱王」問題──以曹元弼為中心。開放時代,2019(2),153-163。
  21. 曹元弼.復禮堂文集.
  22. 曹元弼(1968).復禮堂文集.臺北:華文書局.
  23. 陳贇(2019).周禮與「家天下」的王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4. 黃暉(2017).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25. 楊永生(2021)。沬司徒疑簋與衛國封建的再討論:兼說西周諸侯身份的雙重性。古代文明,2021(2),55-56。
  26. 葛志毅(2000)。殷周諸侯體制比較。學習與探索,2000(6),119-124。
  27. 謝維揚(編),房鑫亮(編).王國維全集.
  28. 謝維揚(編),房鑫亮(編)(2009).王國維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