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宋明儒學人性先天價值根據與惡之根源析論──以程顥、王陽明、劉宗周為主軸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the Innate Basis of Human Nature for Value and the Root of Evil in Song and Ming Confucianism: A Study Focusing on Cheng Hao, Wang Yangming, and Liu Zongzhou

作者

劉芋宏(Liu, Yu-hong)

关键词

性善論 ; 惡之根源 ; 程顥 ; 王陽明 ; 劉宗周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79期(2023 / 09 / 01)

页次

35 - 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宋明儒者在建構以「至善」為中心的道德形上學的同時,亦重視對「惡」的討論。程顥繼承了張載「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二分的義理模型,認為「氣稟之性」本然地即是「善」,而與「善」對應的「惡」並未被程顥視為獨立的實體,他認為「惡」根源於人之「自私」與「用智」,其本質上是對「善」的偏執。王陽明在程顥的基礎上更細緻地分析了「天命之性」,從「無善」和「至善」兩方面解釋「天命之性」,並以「本體顯現為工夫」與「工夫上達至本體」揭示了「無善無惡」與「至善」本然為一的關係。但程顥所理解的人性能力缺乏由「自責」而「自覺」的實踐意識,有弱化主體的實踐性能之傾向。對此,王陽明強調「立志」與「承責」,並以德性主體未能「立志」作為「惡」產生的根源。劉宗周進一步深化了程顥與王陽明關於「性體」的論述,以「無善而至善」作為「性體」的根本特質。同時以「妄」作為惡之根源,建構了「獨體」──「妄」──「過」──「惡」的過惡體系。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陳士誠(2019)。宋明儒論人之善惡──對其存在條件及意識條件之倫理學研究。清華學報,2019(3)
    連結:
  2. (1986).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3. 丁為祥(1993)。王陽明「無善無惡」辨──兼與陳來博士商榷。孔子研究,1993(02)
  4. 丁為祥(2000).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
  5. 王陽明(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王陽明(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牟宗三(201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8. 吳光(編)(2007).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9. 吳光(編)(1996).劉宗周全集.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0. 吳震(2009).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1. 東方朔(1998).劉宗周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2. 韋政通(1978).儒家與現代化.臺灣:水牛圖書出版事業公司.
  13.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 張載(1978).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15. 許朝陽(2014).善惡皆天理:宋明儒者對善惡本體義蘊之探討.臺灣:文史哲出版社.
  16. 陳榮捷(2009).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7. 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程顥,程頤(1985).二程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22. 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黃宗羲(2009).黃梨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24. 黃宗羲(2008).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25. 鄭宗義(2014)。惡之形上學──順唐君毅的開拓進一解。中國哲學研究之新方向,香港:
  26. 龐萬里(1992).二程哲學體系.北京: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