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外王內聖」還是「內聖外王」辯論之後──敬答周群振、李瑞全兩位學長

并列篇名

After the Debates on "From Inward Saintliness to External Kingliness or Vice Versa?"-A Reply to Profs. Chou, Chun-Chen and Lee Shui-chuen

作者

林安梧(Lin, An-wu)

关键词

良知 ; 坎陷 ; 實踐學習 ; 歷史發生 ; 理論邏輯 ; 道的錯置 ; 後新儒學

期刊名称

鵝湖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578期(2023 / 08 / 01)

页次

17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外王內聖」還是「內聖外王」,爭議頗多。為此,鵝湖月刊與中國哲學研究中心,特別於二○二二年九月三日,安排了一場「林安梧VS李瑞全」的公開論辯。本文旨在回應這次辯論,並且酬答早在二○○五年即提出異議的周群振學長。由於宋明以來的新儒學太強調「內聖」,而導致內傾、內捲,進而往境界型態的圓教系統邁進,因而生出了許多問題。面對現代化,我們須得釐清「實踐的學習次序」不同於「歷史的發生秩序」、「理論的邏輯秩序」,如此一來,就能了解「由外王而內聖」這思路提出的重要性,進而洞見「中國文化傳統是否妨礙現代化」原是一虛假問題。最後,指出跨過方法論的本質主義的謬誤,進而指出「良知的自我坎陷」的困境,解開「道的錯置」,開啟現代化之後的後新儒學之可能。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林安梧(2021)。從「外王」到「內聖」:新儒學之後對「內聖外王」的翻轉。鵝湖,46(12),2-14。
    連結:
  2. 《易經》乾卦〈文言〉。
  3. 《易經》乾卦〈彖傳〉。
  4. 李瑞全(2022)。「內聖外王」乎?「外王內聖」乎?──中國文化如何從內聖建構民主體制兼評駁所謂「外王內聖」之謬論。鵝湖,48(2),2-19。
  5. 周群振(2005)。林安梧教授關於「內聖外王」問題的探討。鵝湖,37(7),13-19。
  6. 林安梧(2009).中國人文詮釋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7. 林安梧(2020)。從「五四後」到「後五四」──基於「存有三態論」思考中華文明在廿一世紀的角色。文史哲,377,93-102。
  8. 林安梧(2017).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灣學生書局.
  9. 林安梧(1991).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0. 林安梧(2004)。後新儒學的新思考:從「外王」到「內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可能。鵝湖,30(2),16-25。
  11. 林安梧(1994)。「當代新儒學」及其相關問題之理解與反省(上)。鵝湖,223,10-20。
  12. 林安梧(1996).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
  13. 林安梧(1999)。解開「道的錯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孔子研究季刊,1999(53),14-26。
  14. 林安梧(1984)。理性的弔詭:對「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理解與感想。鵝湖,106,24-30。
  15. 林安梧(1999)。儒家道德實踐的根本困結及其轉化創造之可能:從咒術型的實踐因果邏輯到解咒型的實踐因果邏。佛光學刊,1,13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