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吳汝鈞(2010)。批判佛教:新的闡釋與反思(下)。新世紀宗教研究,8(3),1-47。
連結:
-
吳汝鈞(2009)。批判佛教:新的闡釋與反思(上)。新世紀宗教研究,8(2),1-41。
連結:
-
孫晶(2013)。印度哲學關於「無」與「有」的論爭─兼論日本「批判佛教」如來藏觀「有」的邏輯。華梵人文學報,20,95-111。
連結:
-
(2006)。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2006)。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Bodiford, William M.(1992).Zen in the Art of Funerals: Ritual Salvation in Japanese Buddhism.History of Relig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omparative Historical Studies,32(2),146-164.
-
Kiyota, Minoru(1984).Modern Japanese Buddhology: Its History and Problematics.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7(1),17-36.
-
Swanson, Paul L.(1997).Why They Say Zen Is Not Buddhism: Recent Japanese Critiques of Buddha-Nature.Pruning the Bodhi Tree: the Storm over Critical Buddhism,Hawaii:
-
吳可為(2007)。「批判佛教」與佛教的批判性。學術月刊,2007(6),50-57。
-
呂真觀(2010)。中國傳統佛教與日本「批判佛教」。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1),111-115。
-
呂凱文(2007)。「批判佛教」的批判哲學。學術月刊,47-50。
-
呂凱文(1998)。略論「批判佛教」運動在日本的發展。法光月刊,101
-
呂凱文(1999)。當代日本「批判佛教」思潮。正觀,10,7-44。
-
呂凱文(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
李明書(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村上真完(1983)。古代インドの身心觀と佛教。南都佛教,51,25-42。
-
村上真完(1989)。諸行考(Ⅲ):原始佛教の身心觀。國際佛教徒協會.佛教研究,18,43-70。
-
村上真完(1987)。諸行考(Ⅰ):原始佛教の身心觀。國際佛教徒協會.佛教研究,16,51-94。
-
村上真完(1988)。諸行考(Ⅱ):原始佛教の身心觀。國際佛教徒協會.佛教研究,17,47-87。
-
村上真完(1990)。諸行考(Ⅳ):原始佛教の身心觀。國際佛教徒協會.佛教研究,19,67-120。
-
杜正民(1997)。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佛教圖書館館訊,12,37-63。
-
杜正民(1997)。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上)。佛教圖書館館訊,10/11,32-52。
-
林鎮國(1991)。空性與現代性:從京都學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詮釋學。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
松本史朗(1994)。禅思想の批判的研究。東京:大藏出版。
-
松本史朗、呂凱文譯(1998)。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法光月刊,101
-
松本史朗、肖平譯、楊金萍譯(2006)。緣起與空:如來藏思想批判。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
花野充道(2005)。本覚思想と如来蔵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4(1),31-36。
-
孫晶、張文良(2009)。日本「批判佛教」的最新進展及其理論意義。日本研究,2009(2),10-17。
-
高崎直道(1994)。最近十年の佛教學。佛教學,36,1-17。
-
張文良(2011)。日本佛教界對「根本佛教」的探求─以松本史朗的「緣起說」為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43-50。
-
陳永革(2006)。非中國化與非宗派化:日本批判佛教論及其效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2),9-15。
-
陳堅(2006)。審查「批判佛教」的兩條可能進路─兼談中國佛教「人本主義」的判教思想。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2),23-37。
-
程恭讓(1999)。談「批判佛教」與「場所佛教」─評林鎮國《空性與現代性》。當代,29,136-140。
-
楊維中(2002)。從近代中國對傳統佛教的反思與日本的「批判佛教」看佛教研究的現代意義。普門學報,93-101。
-
楊維中(2006)。近代中國傳統的反傳統傾向與日本的「批判佛教」。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2),16-22。
-
劉宇光(2006)。左翼佛教(Engaged Buddhism):激進佛學、世俗公民社會與現代佛教的政治反省。世界宗教學刊,7,1-42。
-
劉宇光(2007)。「批判佛教」的得與失。學術月刊,6,55-57。
-
蔣海怒(2007)。「本覺」與現代性─以「批判佛教」為中心的觀念史考察。宗教哲學,40,67-77。
-
蔣海怒(2005)。宗教與現代性─「批判佛教」之觀念史解讀。東南學術,5,127-130。
-
蔡耀明(2009)。心身課題在佛學界的哲學觸角與學術回顧。圓光佛學學報,15,1-29。
-
釋恆清(2001)。「批判佛教」駁議。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24,1-46。
-
龔雋譯、Hubbard, JamieEd.、Swanson, Paul LorenEd.(2004)。修剪菩提樹:「批判佛教」的風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袴谷憲昭(1986)。差別事象を生み出した思想的背景に関する私見。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44,198-216。
-
袴谷憲昭(1989)。本覚思想批判。東京:大藏出版。
-
袴谷憲昭(2001)。道元と佛教:十二卷本『正法眼藏』の道元。東京:大藏出版。
-
袴谷憲昭(1990)。批判仏教。東京:大藏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