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家庭理念顛覆式創新理論與實證研究

并列篇名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ese family concept subversive innovation

作者

林俊雄(Chung-Hsiung Lin);朱斌(Bin Zhu);劉原超(Yuan-Chau Liour);黃珮瑜(Pei-Yu Huang)

关键词

少子化 ; 養老送終 ; 養兒防老 ; 幸福滿足感 ; 顛覆式創新 ; low birth rate ; pension nail in the coffin ; raising children for old age ; happiness satisfaction ; subversive innovation

期刊名称

亞東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5期(2015 / 12 / 01)

页次

175 - 18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社會已進入嚴重少子化再加上每週超高工時、薪資水平偏低等因素,「養不起」是許多人不生小孩的關鍵考量,現在不但是養兒「煩惱」,未來更大隱憂將會是無人來養我們的窘境。本研究問卷調查「養老送終、養兒防老」之固有家庭理念,以性別、婚姻關係、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職業類別、家庭所得、家庭人數、子女數、家庭未滿20 歲人數其相關性探討。如此迫切的社會問題本研究以感恩與家庭和諧正相關理論建構與提升幸福滿足感相關性,提出顛覆性創新模式之理論建構具體導入形成孝親集體行為之新社會運動,必能促進全球華人社會的家庭關係和諧度與幸福感指數提升。

英文摘要

Taiwan society has entered into a severe low birth rate, couples with ultra-working hours, low wages and other factors, "could not afford" is the key consideration for many people do not want to have children. Now is not only to raise children "trouble"; the future potential problem will be who will raise us. This study survey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aising children for old age and pension nail in the coffin "philosophy of natural family, sex, marital relationship, age, place of residence,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al category, household income, household siz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number of children under 20 years of age. Such pressing social issues, in this study will show how gratitude and family harmony correlated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happiness satisfaction relevanc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model of the formation of new social movements specific import collective act of filial piety, will be able to promote 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family relations harmony and happiness index increas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100 年中老年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pp1-17(2011)。
    連結:
  2. 江信男、林旻沛、柯慧貞(2005)。台灣地區高齡者的生理疾病多寡、自覺生理健康、社會支持度與憂鬱嚴重度。臨床心理學刊,11-22。
    連結:
  3.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調查研究(民國83-102 年)全國自殺死亡趨勢(2014)。
  4. 台灣勞動部,我國工時狀況與國際比較研析,pp12-18(2013)。
  5. Aaker, David A.(2014)。品牌相關性:將對手排除在競爭之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Bono, G.,McCullough, M. E.(2006).Positive responses to benefit and harm: Bringing forgiveness and gratitude into cognitive psychotherapy.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20(2),147-158.
  7. Emmons, R. A.,McCullough, M. E.(2003).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Emmons, R. A.,McCullough, M. E.(2003).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4,377-389.
  9. 台灣內政部(2008)。2008 年人口政策白皮書
  10.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2013)。感恩三維結構理論模型的建構。心理研究,2013(3)
  11. 李君如、張芸愷(2007)。國際女性空服員身心健康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5(1),1-23。
  12. 李楊(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廈門大學。
  13. 洪懋澍(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健行科大國企所。
  1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150年
  15. 張琇娟(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16. 郭儀蕙、施懿倫、陳育晟(2014)。破壞式創新踢爆市場潛規則。國際商情雙週刊,400,56-74。
  17. 陳彥仁(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18. 陳鳳隆(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中臺科技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
  19. 陳學志、吳相儀、徐芝君、陳馨怡(2008)。揮灑正向的生活素養彩虹:涵養學生的感恩與樂觀情緒。教師天地,19-27。
  20. 劉利才(2015)。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
  21. 潘本華(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22. 蕭燕蘭(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樹德技大兒童與家庭服務所。
被引用次数
  1. 葉光輝,陳思宇,危芷芬(2023)。華人親子觀與現代孝行關係:雙元孝道信念中介效果檢驗。中華心理學刊,65(1),19-40。
  2. (2018)。生命起源觀、一體觀與孝順行為之相關研究:以感恩為中介變項。市北教育學刊,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