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從舊到新」的功能原則談華語與英語「引介句」的對比分析

并列篇名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esentative Sentences, based on "From Old to New Principle"

DOI

10.29702/JJFL.201107.0001

作者

湯廷池(Ting-Chi Tang)

关键词

功能語法 ; 從舊到新的原則 ; 引介句 ; 有無句 ; 存在句 ; 隱現句 ; 氣象句 ; 假及物句 ; 主題句 ; functional grammar ; From Old to New Principle ; presentative sentences ; existential sentences ; meteorological sentences ; pseudo-transitive sentences ; topicalized sentences

期刊名称

輔仁外語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期(2011 / 07 / 31)

页次

1 - 1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功能語法」的觀點,特別是根據「從舊到新」的功能原則,來討論華語的「引介句」(包括「有無句」、「隱現句」、「存在句」、「氣象句」等)、「從屬子句的移後」與「主題句」等句式,並與相對應的英語句式來做這兩種語言之間的對比分析。所謂「從舊到新的原則」,指的是造句的時候,要考慮前面的文章或言談的情境,把代表「舊的次要信息」的句子成分盡量放在靠近句首的位置,而把代表「新的重要信息」的句子成分盡量放在靠近句尾的位置。這樣簡單明確的原則卻能妥當說明華語與英語之間的「‘有’字句」與「'there is'句」、「‘在’字句」與「'NP is'句」、「隱現倒裝句」與「方位倒裝句」、「氣象倒裝句」與「填補詞主語句」、「假及物句」與「'Have NP V-en'句」、「對稱謂語句」、「主題句」等句式之間的對應或對立,並且可以應用於作文與翻譯教學上面來。

英文摘要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from a viewpoint of functional grammar, especially based on the ”From Old to New Principle”, Chinese presentative sentences, which include existential sentences and meteorological sentences among others, in contras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s. The so-called ”From Old to New Principl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sentence elements representing old and les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re to be placed as near the sentence-initial position as possible while those representing new and more important informantion are to be placed as near the sentence-final position as possible”. This seemingly simple and direct principle, however, can be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f various sentence patterns in English as well as in Chinese, and thus provides a useful instrument not only to a contrastive analysis involving the two languages but also to teaching translation from one language to the oth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Bland, Susan R. Kesner.。Topic/comment structures in English.Cornell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2,pp.32-49. (1981)
  2. Halliday, 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3. Halliday, M.A.K.,Hasan, R.(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4. Kuno, Susumu,Takami, Kenichi(1993).Grammar and Discourse Principles: Functional Syntax and GB Theor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 Webster, Jonathan J.(ed.)(2004).The fifth volume of a series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 Halliday.London:Continuum.
  6. 久野暲(1978)。談話の文法。東京:大修館書店。
  7. 久野暲、高見健一(2007)。英語の構文とその意味―生成文法と機能的構文論。東京:開拓社。
  8. 益岡隆志 編(2004)。主題の対照。東京:????出版。
  9. 高見健一(1995)。機能的構文論による日英語比較。東京:????出版。
  10. 高見健一(1997)。機能的統語論。東京:????出版。
  11. 高見健一、久野暲(2006)。日本語機能的構文研究。東京:大修館書店。
  12. 湯廷池(1987)。國語與英語功用語法的對比分析。英語教學,11(4),22-38。
  13. 湯廷池(1987)。國語與英語功用語法的對比分析。英語教學,12(1),23-41。
  14.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5(2),19-33。
  15. 湯廷池(1987)。國語與英語功用語法的對比分析。英語教學,2,22-28。
  16. 湯廷池(1978)。直接賓語與間接賓語。語文週刊,1533
  17. 湯廷池(1979)。中文的關係子句。師大學報,24,181-218。
  18. 湯廷池(1986)。華語語法與功用解釋。華文世界,41,30-40。
  19. 湯廷池(1978)。國語、英語、日語句法的對比研究:「存在句」、「準分裂句」與「關係子句」。師大學報,23,202-216。
  20.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7(3),50-58。
  21.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7(2),60-65。
  22. 湯廷池(1978)。直接賓語與間接賓語。語文週刊,1531
  23. 湯廷池(1980)。國語的「分裂句」、「分裂變句」與「準分裂句」的結構限制。教學與研究,177-204。
  24.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6(5),70-72。
  25. 湯廷池(1986)。國語語法與功用解釋: 兼談國語與英語功用語法的對比分析。師大學報,31,437-469。
  26. 湯廷池(2007)。從 「功用原則」 的觀點談華語的文章作法。2007第二屆語文與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多元讀寫與教學論文集,台東:
  27. 湯廷池(1988)。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8. 湯廷池(1977)。國語的 「有無句」 與 「存在句」。中國語文,40(2),24-36。
  29.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0(1),42-52。
  30. 湯廷池(1986)。華語語法與功用解釋。華文世界,39,1-11。
  31. 湯廷池(1978)。主語與主題的畫分。語文週刊,1523
  32. 湯廷池(1986)。華語語法與功用解釋。華文世界,40,41-45。
  33.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6(6),46-51。
  34. 湯廷池(2010)。語言學、語言分析與語言教學 (上冊)。台北:致良出版社。
  35. 湯廷池(2007)。從「功能原則」談華語文教學。華語文研究與教學-四分之一世紀的回顧與前瞻
  36. 湯廷池(1979)。國語的「分裂句」與「準分裂句」。中國語文,46(4),36-44。
被引用次数
  1. 林怡岑(2021)。從量化到情態:副詞「都」的演變。臺大中文學報,75,105-149。
  2. 湯廷池(2012)。從「從舊到新」的功能原則談華語與英語「引介句」的對比分析(下)。輔仁外語學報,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