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亂彈戲《打登州》中的地方特色

并列篇名

Reflections on Taiwanese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Attack on Dengzhou City," A Play of Taiwanese Beiguan Theatre

DOI

10.29776/TTJ.201001.0005

作者

簡秀珍(Hsiu-Jen Jian)

关键词

北管 ; 京劇 ; 紹劇 ; 表演文本 ; 文化多樣性 ; Beiguan ; Playing ; Performance Text ; Peking Opera ; Saoxing Theatre ; Cultural Diversity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10 / 01 / 01)

页次

195 - 2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朝盛行的花部戲曲,在各地形成不同的風貌。為尋找臺灣亂彈戲(北管戲)《打登州》的地方特色,本文先追溯「打登州」的故事源頭,繼而以北管總綱與藝人的口述資料建構演出本,再和京劇、紹興亂彈版本進行比較,最後從史料推測北管中出現三花程咬金「假童」(假扮乩童)情節的原因。 相較臺灣亂彈戲設計「假童」與方言的插科打諢,上海的紹興亂彈用上海話說笑,也加入居民熟悉的事物,但華語文化圈流行最廣的劇種―京劇,卻難找出特屬某地的色彩。 臺灣亂彈戲以程咬金「假童」加重丑角的表演,提升喜劇的層次,與其它兩者以老生秦瓊為主不同。「假童」的出現與日本政府以法令管束乩童,並倡導科學、衛生觀念有關,戲曲內容也表現人們對乩童傳達神意是否真實的猜疑。

英文摘要

The Dramas of Luantan Musical Systems (”Flower Drama”, huabu) were very popular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have forme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areas. Focusing on the musical drama piece of ”Attack on Dengzhou City”, we look for the source of the dramatic text in some historical novels. However, we cannot find the similar plot between novel and drama; this plot is probably created by the performer. To distinguish the Beiguan theatre from another forms of theatre, we reconstruct a more complete performance text of Beiguan theatre by combining different manuscripts and based on the artists' oral histories. Then, we compare this performance text of Beiguan with those of Peking Opera and Saoxing theatre. Finally, we try to explain why the plot of ”Clown Disguised as Psychic” is presented in Taiwan Beiguan theatre. Both Taiwanese Beiguan theatre and Saoxing theatre of Shanghai uses dialects to buffoon and we can find the local codes in them. However, it's difficult to find any local color in Peking opera,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musical drama in the Chinese culture circle. The plot of ”Clown Disguised as Psychic” emphasizes the Clown's performance in Beiguan theatre therefore it raises this comedy to a higher level. This plot should have appeared on stage before 1920s when Taiwan was a colony of Japan. At that time, the psychics were controlled by law and the Japanese authorities imported western conceptions of science and hygiene to Taiwan. As a result, more and more people could not be certain if the psychics could truly transmit the divines' suggestions to them or not. This dramatic scene reflected their doubts on psychics in the hear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安祈(2008)。禁戲政策下兩岸京劇的敘事策略。戲曲研究,1,195-200。
    連結:
  2. (2000)。車王府曲本研究,廣州:
  3. 〈湖海琅國—彰化通信/醫生支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9月5日。6版。
  4. 羅東福蘭社編。1967 。《打登州》。未出版
  5. 〈乩童煽惑愚民〉。《臺灣日日新報》。 1920年5月27日。6版。
  6. 〈乩童を返せと支廳に示威行動〉。《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6月3日。7版。
  7. 上海紅十字會簡介: http://www.redcross-sha.org/view.aspx?id=647&cid=1&sid=1。引用日期:2009年8月3日。
  8. 〈東石捕乩童殃及藥舖〉。《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7月21日。8版。
  9. 受訪者:莊進才、李阿質。訪問人、整理人:簡秀珍。2009 年7月15日。羅東莊宅。
  10. 梨園—《打登州》: http://liyuan.xikao.com/play.php?name=%E6%89%93%E7%99%BB%E5%B7%9E 。引用日期:2009年8月3日。
  11. 葉美景編。(編輯時間可能是 1946 年)。《打訂洲》。未出版
  12. 〈香客假乩童在北港朝天宮亂跳馬腳既露險些遭打〉。《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18日。4版夕刊。
  13. 片岡巖。1921。《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14. 〈殺其爪牙〉。《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898年12月29日。4版。
  15. 受訪者:潘玉嬌。訪問人:簡秀珍。整理人:陳惟文。2009年6月19日。臺中市潘玉嬌宅。
  16. 〈雜報—宜蘭保甲大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10月22日。5版。
  17. 受訪者:王秋明。訪問人、整理人:簡秀珍。2005 年5月7日。宜蘭西門總蘭社訪。
  18. 〈臺灣北管見證者 : 葉美景〉。《臺灣生命記憶》 13 集(VCD)。2005。臺北市: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19.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http://dbo.sinica.edu.tw/~tdbproj/handy1/index.html 。引用日期: 2009 年 8 月 3 日。http://dbo.sinica.edu.tw/~tdbproj/handy1/index.html
  20.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1990)。瓦崗寨演義。上海:上海古籍。
  21. 上海信託公司採編(1971)。上海風土雜記。臺北:東方文化。
  2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編(2002)。俗文學叢刊。臺北:新文豐。
  2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編(2002)。俗文學叢刊。臺北:新文豐。
  24.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7)。中國戲曲志‧浙江卷。北京:ISBN 中心。
  25.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1982)。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曲研究院。
  26.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輯(1955)。京劇叢刊。上海:新文藝。
  27. 王利器輯(1958)。元明清三代禁燬小說史料。北京:作家。
  28. 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編輯(1957)。京劇彙編。北京:北京。
  29. 呂錘寬(2005)。北管藝師葉美景、王宋來、林水金生命史。宜蘭:傳藝中心。
  30. 亞里斯多德、姚一葦譯註(1982)。詩學箋註。臺北:臺灣中華。
  31. 林富士(2005)。清代臺灣的巫覡與巫俗―以《臺灣文獻叢刊》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新史學,16(3),23-99。
  32. 金登才(2006)。清代花部戲研究。北京:中國戲劇。
  33. 唐英、周育德校點(1987)。古柏堂戲曲集。上海:上海古籍。
  34. 基隆市慈雲寺管理委員會編印(1996)。北管曲譜
  35. 郭精銳、高默波(2000)。車王府與戲曲抄本。車王府曲本研究,廣州:
  36. 劉士永(2004)。醫療、疾病與臺灣社會的近代性格。歷史月刊,201,92-100。
  37. 簡秀珍(2005)。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以《清蒙古車王府曲本》、《戲考》、北管劇本為比較對象。戲劇學刊,2,85-115。
  38. 嚴文儒(2005)。隋唐演義。臺北:三民。
被引用次数
  1. 簡秀珍(2013)。從「傳仔戲」論臺灣亂彈戲裡的活戲演出。民俗曲藝,181,49-96。
  2. 簡秀珍(2015)。北管家庭戲的敘事及其展現的群體心態―以《藥茶記》、《雙貴圖》、《合銀牌》、《鐵板記》為討論中心。戲劇學刊,2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