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殖民地版新派劇的創成―「臺灣正劇」的美學與政治

并列篇名

Creating the Colonial-versioned Shinpa Drama-The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of Taiwan Seigeki

DOI

10.29776/TTJ.201007.0002

作者

石婉舜(Wan-Shun Shih)

关键词

高松豐次郎 ; 臺灣正劇練習所 ; 臺灣正劇 ; 新派劇 ; 文化殖民主義 ; Takamatsu Toyozirou ; Taiwan Seigeki Renshujo ; Taiwan Seigeki ; Shinpa Theater ; cultural colonialism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0 / 07 / 01)

页次

35 - 7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09年間,懷抱協助殖民地同化開發使命的高松豐次郎,在全島廣建戲院的同時,創設了「臺灣正劇練習所」,並於隔年推出「臺灣正劇」。本文根據新出土史料,重新考察1910年代「臺灣正劇練習所」的劇團活動始末,探討由殖民者為臺灣人量身訂製的「臺灣正劇」的內容與性質,以及臺灣人觀眾的接受狀況。主要發現,「臺灣正劇」在美學的面向上仿效日本新派劇,是臺灣現代戲劇的一個重要源頭;在政治的面向上,「臺灣正劇」散佈日本殖民者的意識型態,是一項從受殖者的精神面施予殖民地化的工程,它不僅合理化殖民統治,同時也制約著殖民地的文化生產。臺灣觀眾對「正劇」的接受,雖然反映了一般大眾對「本土的」戲劇的渴望,卻也暴露了以男性為中心的臺灣閩裔漢人社會,跟殖民者之間存在著共謀的關係。

英文摘要

Takamatsu Toyozirou founded the theater company Taiwan Seigeki Renshujo (Taiwan Drama Company) in 1909, when he was also building theaters around the island, and produced the Taiwan Seigeki (Taiwan Drama) for the stage the following year, aim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assimi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onial Taiwan. Based on newly-found historical data, this essay reexamines the activities of Taiwan Drama Company, and explor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Seigeki, a theatrical genre specifically targeting the Taiwanese audience, as well as how it was received in Taiwan. It is argued in this essay that, aesthetically fashioning upon the Japanese Shinpa Theater, Taiwan Seigeki is an origin of the modern theater in Taiw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lays functioned as political vehicle to disseminate the Japanese colonizer's ideology. Taken as a project of cultural colonization, Taiwan Seigeki was utilized to both rationalize the Japanese colonization of Taiwan and help regulate the colonial cultural production. The acceptance of Taiwan Seigeki by Taiwanese audience, while reflecting the prompting desire of the public for ”native” theater performances, also revealed the complic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le-dominated Hoklo society in Taiwan and the coloniz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語苑》。 1909-1920 。
  2.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09-1920 。
  3. 《臺灣日日新報》。 1909-1920 。
  4. 大笹吉雄(1985)。日本現代演劇史 明治‧大正篇。東京:白水社。
  5. 戶板康二監修(1970)。名作歌舞伎全集 第14卷 上方世話狂言集。東京:東京創元新社。
  6. 石婉舜(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7. 石婉舜(2009)。高松豐次郎與臺灣近代戲院事業的展開。「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 2009 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北:
  8. 石婉舜(2008)。川上音二郎的《奧瑟羅》與臺灣―「正劇」主張、實地調查與舞臺再現。戲劇學刊,8,7-30。
  9. 兵藤裕己(2005)。演じられた近代:國民の身體とパフォーマンス。東京:岩波書店。
  10. 吳瀛濤(1975)。臺灣諺語。臺北:英文出版社。
  11. 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
  12. 李文良(1999)。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13. 李尚霖(2010)。試論日治時期日籍基層官僚之雙語併用現象―以警察通譯兼掌制度為中心。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研究會,臺北:
  14. 邱坤良(1992)。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
  15. 神山彰(2009)。日本の新派、新劇と春柳社。文明戲研究の現在,東京:
  16. 郡司正勝、李墨譯注(2004)。歌舞伎入門。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7. 張珣(2000)。婦女生前與死後的地位:以養女與養媳等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6
  18. 張啟豐(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19. 張麗俊、許雪姬編纂解讀、洪秋芬編纂解讀、李毓嵐編纂解讀(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 許雪姬編。黃旺成先生日記(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1. 陳怡宏(2005)。邁向土匪之路;1895~1901年間北宜古道與「土匪」興起關係。宜蘭文獻雜誌,75/76
  22. 陳偉智(2005)。「可以了解心裡矣!」:日本統治臺灣「民俗」知識形成的一個初步的討論。2004 年度財团法人交流協会日台交流センター歷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
  23. 曾秋美(1998)。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
  24. 黃昭堂(1994)。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
  25. 凃照彥、李明峻譯(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高子文(2020)。啟蒙及其變奏:「正劇」概念在現當代中國大陸。臺大中文學報,68,143-145+147。
  2. 許書惠(2020)。重探《臺灣風俗誌》中的臺灣戲劇章節-比較中譯本與原著的差別。戲劇學刊,31,49-86。
  3. 石婉舜(2012)。高松豐次郎與臺灣現代劇場的揭幕。戲劇研究,10,35-67。
  4. (2021)。日治後期臺灣的娛樂管制、社會調節與民眾應對(1937-1945)。新史學,32(3),13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