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電視歌仔戲的形成與式微-以製播技術與商業模式為主的探討

并列篇名

The Formation, Rise and Fall of Taiwanese Opera on Television-A Research from the Broadcast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Model Perspectives

作者

王亞維(Yae-Wei Wang)

关键词

歌仔戲 ; 廣播歌仔戲 ; 電視歌仔戲 ; 廣告代理商 ; 電視化 ; Gezaixi ; Radio Gezaixi ; TV Gezaixi ; Advertising Agency ; television formating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4 / 01 / 01)

页次

85 - 11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廣播與電視分別在1950年代與60年代進入娛樂市場,歌仔戲原本在民間即有廣大的基礎,更藉之擴大了普及性。但廣電產業自有其不同於劇場的商業模式與科技形式,這對於歌仔戲的呈現再度產生重大的影響。其中,無線電視媒體歷經數十年成為台灣大眾娛樂的主要方式,「電視歌仔戲」在此形成並風行數十年,不過其視聽形貌、題材、表演方式、唱腔、美術與觀眾互動關係已大幅別於以往,國內重要學者已經將「電視歌仔戲」視為另一新劇種。不過「電視歌仔戲」在1990年代因外在電視新科技形式與市場的變化下,收視盛況不再而走向沒落,終於2003年全面停止製播。然停滯10年後,2013年在政府補助下於商業無線電視台再度製作一檔,但收視規模遠低於過去。其未來是否如同過去的媒體歌仔戲(電影、廣播)走向完全消失尚難斷言,但它作為一個商業/科技型態的劇種如何形成、變化與式微的過程值得現階段進行多面向地檢視。筆者以曾經參與「電視歌仔戲」錄製的技術經驗,希望藉著觀察、文獻分析與深訪主要參與者,分析「電視歌仔戲」形成的背景、並嘗試從製播技術面與商業模式來探討此種電視戲劇形成與式微的原因,希望對藝人、劇團有所裨益,藉以思考未來歌仔戲與數位新媒體再結合的可能性。

英文摘要

Broadcasting media such as television introduced from the 1960s combined with the Gezaixi injected new commercial and promulgating power into this new form. Through this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languages, technology, broadcast engineering and new business model Gezaixi gradually abandoned its thea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ushed it towards becoming a made for TV genre far different from its theater cognates.After decades of prosperity, TV Gezaixi declined from the 1990s and totally disappeared from the major TV networks in 2003. Ten years later, with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in 2013 production resumed and took on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V Gezaixi. By analyzing its formation, rise and fall throughout the different eras and examining how Gezaixi was influenced by various technological and commercial mechanisms of broadcast medi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ezaixi into an electronic medium content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its future in the digital er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林照真(2009)。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連結:
  2. 《周公鬥桃花女》。1985。中華電視台。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E7oG7wPTn_8。查詢日期:2013年9月13日。
  3. 《洛神》。2000。公共電視台。網址: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5%B0%8F%E6%98%8E%E6%98%8E%E6%B4%9B%E7%A5%9E&sm=3。查詢日期:2013年8月14日。
  4. 〈電視歌仔戲〉。VCD。《歌仔傳奇》第三集(共8集)。2000。公共電視台。未出版。
  5. 蔡欣欣。2006。〈浮花浪蕊—佇望台灣歌仔戲劇目園圃的無邊春色〉。《中華戲劇學會文藝會訊》第六期。網址:http://www.com2.tw/chta-news/2006-12/chta9-0612-b1.htm。查詢日期:2013年12月1日。
  6. 《白蛇傳》。1998。中華電視台。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VCCT1N_XF4Y。查詢日期:2013年9月12日。
  7. 〈台灣廣告史〉。《台灣演義》第三集(共6集)。1997。民間全民電視台。網址: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5%8F%B0%E7%81%A3%E5%BB%A3%E5%91%8A%E5%B2&sm=3。查詢日期:2013年8月15日。
  8. 《天龍傳奇》。2013。民間全民電視台。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fhf2WCBIU&list=PL2FfYhEj_1e5cakb-YQyAGjAYQIkpHBuC。查詢日期:2013年8月12日。
  9. 林書涵。2012。〈陳亞蘭拍歌仔偶像劇 胡宇威拜師送束帶〉。《大紀元電子報》,2012.03.22。網址:www.epochtimes.com/b5/12/3/22/n3547719.htm。查詢日期:2013年8月16日。
  10. 《君臣情深》。2004。臺灣電視公司。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8NwfI97eQ&list=PL28658305AD414F86。查詢日期:2013年7月31日。
  11. 褚姵君。2012。〈「神龍」換角紀亞文死背台語唱戲〉。《聯合報》2012.05.29,C1版。
  12. 《蓮花鐵三郎》。1981。台灣電視公司。網址: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8%93%AE%E8%8A%B1%E9%90%B5%E4%B8%89%E9%83%8E&sm=1。查詢日期:2013年9月12日。
  13. 何恃東。2000。〈公視播出的歌仔戲洛神〉。《阿東觀戲雜記》。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0xPjyjKEQkSOAK2rj023/article?mid=4733。查詢日期:2013年6月12日。
  14. (1988)。,宜蘭縣: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15. 《俠影秋霜》。1979。台灣電視公司。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b21BB2l2eh0。查詢日期:2013年9月12日。
  16. 《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編(1982)。台視二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北市:台灣電視公司。
  17. 《台灣廣告五十年》編輯委員會編(2008)。台灣廣告五十年。台北市:台北市廣告代理商同業公會。
  18. Albrran, Allan B.,Sylvia, M.,Olmsted, Chan(Ed.)(1988).Global Media Economics-Commercialization, Concetration and Integration.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 Bamjamin, Walter、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
  20. Croteau. David R.,Hoyne, William(2006).The business of Media Corporate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CA:Pine forge Press.
  21. Hilliard , Robert L.(1989).Television Station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MA:Focal Press.
  22. Schramm, Wulbert、游梓翔譯、吳韻儀譯(1994)。人類傳播史。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23. 三澤真美惠(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24.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暨電視叢書編纂委員會編(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台北市:電視學會。
  25. 王小涵(1967)。漫談電視劇—兼論台灣戲劇的演播。廣播與電視,4,85-104。
  26. 王元富(1982)。電視國劇概論。台北市:黎明出版社。
  27. 台灣省文獻會編(1999)。台灣省通志稿。台北市:捷幼出版社。
  28. 何恃東(2004)。台灣電視歌仔戲四十年—永恆的巨星。臺北市: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9. 何貽謀(2002)。台灣電視風雲錄。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30. 吳道一(1968)。中廣四十年。臺北市:中國廣播公司。
  31.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市:銀華出版社。
  32. 李金銓(198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33. 李金銓(1987)。傳播帝國主義。台北市: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34. 李雅惠(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師範大學中文系。
  35. 林茂賢(2006)。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36. 林贊庭(2003)。台灣電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37. 林鶴宜(2003)。臺灣戲劇史。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38. 邱坤良(1992)。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39. 邱坤良(2001)。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40. 邱莉慧編(2011)。劉鐘元與和洛歌仔戲團。台北市:台北市立社教館。
  41. 施如芳(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
  42. 柯銘鋒(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43. 紀慧玲(1999)。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市:時報出版社。
  44. 孫曼蘋(1997)。青少年家用錄影機使用及其休閒生活之研究。中華傳播學會會議,台北市:
  45. 徐亞湘(2006)。日治時期台灣戲曲史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46. 徐鉅昌(2001)。電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47. 徐鉅昌編(1988)。電視導播。台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48. 徐麗紗(1991)。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分類研究。台北市:學藝出版社。
  49. 高小健(2005)。中國戲曲電影史。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50. 郭美芳(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51. 陳秀娟(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52. 陳芳編(2004)。臺灣傳統戲曲。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53.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市:揚智出版社。
  54. 曾永義(1991)。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台北市:正中書局。
  55.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臺北市:立緒出版社。
  56. 曾永義(1988)。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57. 曾郁珺(2012)。城市.蛻變.歌仔味—台北市歌仔戲發展史。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58. 游國謙(1967)。從當前本省音樂的頹風—談閩南語廣播節目可怕的「外包」。廣播與電視,5,95-98。
  59. 楊馥菱(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中文系。
  60. 溫世光(1983)。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61. 溫世光(1967)。從五年來台灣廣告費額之比較論當前我國之廣播與電視。廣播與電視,3,26。
  62. 劉信成(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
  63.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2008)。電視節目製作。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64. 蔡欣欣(2004)。台灣歌仔戲與電視媒體的跨界聯姻。歌仔戲的生存與發展—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廈門:
  65. 謝章富(1994)。電視節目設計研究。台北縣:國立藝專廣播電視學會。
  66. 蘇碩斌(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歆翰(2020)。電視歌仔戲「新調創作」的傳統、承襲與轉化:以劉文亮作品《天龍傳奇》為例。民俗曲藝,209,111-129。
  2. 柯裕棻(2021)。合宜的笑聲:美國家庭情境喜劇《我愛露西》在臺灣。文化研究,33,285-323。
  3. 王亞維(2018)。從歌仔戲到歌仔戲電影(1955-1981)之探討─從認同、混雜性與演變三方面論述。戲曲學報,18,85-126。
  4. (2024)。重思女性同性親密性:台灣歌仔戲和韓國女性國劇文化再現中的性身分政治與情感聯盟。中外文學,53(2),9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