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殖民現代性到全球化論述:客家文化與現代戲劇在臺灣

并列篇名

From Colonial Modernity to Globalization: Hakka Culture and Modern Theatre in Taiwan

作者

胡紫雲(Tzu-Yun Hu)

关键词

現代性 ; 全球化 ; 客家文化 ; 後殖民 ; 現代戲劇 ; modernity ; globalization ; Hakka culture ; post-colonialism ; modern theatre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15 / 07 / 01)

页次

83 - 1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的現代戲劇發端於日本殖民時期,被視為透過殖民地日本「間接西化」而來,戲劇的現代性(modernity)無疑反映了現代化全球傳播的過程。本研究嘗試從現代劇場領域延伸,並觀察其與客家文化相關元素所結合的「客家現代戲劇」之萌發與轉變歷程;究竟最初客家文化被應用於臺灣現代戲劇場域之目的為何?日治時期以降的劇場工作者是否意識到臺灣戲劇的現代性所隱藏的殖民霸權性格?為何劇場藝術工作者開始嘗試揀選客家元素於現代戲劇作品中?他們所運用的概念、意義與影響又是如何?本論文試圖著眼於觀看與分析臺灣現代戲劇與客家文化結合的表演藝術作品;透過相關於殖民現代性與全球化論述的引介,討論不同時期現代戲劇作品中延攬的客家元素,諸如:日治時期《閹雞》劇中的〈採茶歌〉、戰後七○年代舞劇《薪傳》中的客家文化符碼、八○年代《人間孤兒》中的客家山歌傳唱以及九○年代《內灣線的故事》再現的客家山城空間與義民信仰儀式;進而梳理客家文化在現代劇場中的象徵性符碼及其代表的意義。期望透過本論文的書寫,將客家文化(作為臺灣少數文化之一)與現代戲劇的關係置於現代性與全球化論述中,開展多元的表演藝術視野並與全球學術論述接軌。

英文摘要

Modern theatre in Taiwan originated in the 1920s,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zation (1895-1945),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result of indirect Westernization through Imperial Japan. Theatrical modernity in Taiwan undoubtedly reflects the expansion of global modernization. In this essay, the combination of Hakka cultural elements in modern theatre is examined to reveal the role of Contemporary Hakka Theatre in this modernization. Why did theatre practitioners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zation use Hakka elements in their modern theatre productions? To what extent were they conscious of the colonial characters of theatrical modernity?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akka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heatre in Taiwan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colonial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examining the complexity of Taiwanese Hakka culture in modern performing arts. This add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aiwanese theatre history and locates Hakka culture (a cultural minority in Taiwan) not only in modern theatre field but also the global academic study of performing ar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婉容(2004)。邁向少數劇場─後殖民主義中少數論述的劇場實踐:以臺灣「歡喜扮戲團」與英國「歲月流轉中心」的老人劇場展演主題內容為例。中外文學,33,69-104。
    連結:
  2. 王婉容(2013)。再現與重塑地方感的老人回憶劇場展眼─以香港、新加坡及臺灣為例。戲劇學刊,17,7-36。
    連結:
  3. 邱坤良(2011)。理念、假設與詮釋:臺灣現代戲劇的日治篇。戲劇學刊,13,7-34。
    連結:
  4. 邱貴芬(2003)。尋找「臺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32,45-65。
    連結:
  5. 紀蔚然(2009)。重探一九五○年代反共戲劇:後世評價與時人之論述。戲劇研究,3,193-216。
    連結:
  6. 陳雅萍(2011)。解放與規訓─殖民現代性、認同政治、臺灣早期現代舞中的女性身體。戲劇學刊,14,7-40。
    連結:
  7. 蕭阿勤(2005)。臺灣文學的本土化典範:歷史敘事、策略的本質主義與國家權力。文化研究,1,97-129。
    連結:
  8. (2004)。國民文選‧ 戲劇卷二。臺北:玉山社。
  9. 《春天來的時候》。2003。歡喜扮戲團提供
  10. 陳幼君。1992。〈自己的故事 特別有魅力〉。《民生報》。11 月9 日,第14 版
  11. (2007)。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
  12. Appadurai, Arjun、鄭義愷譯(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臺北:群學。
  13. Bhabha, Homi K.(1994).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Routledge.
  14. Bharucha, Rustom(2000).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ractice: Thinking Through Theatre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Great Britain: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5. Hall, Stuart(Ed.),Gay, Paul(Ed.)(1996).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London:Sage.
  16. Hsiau, A-Chin(2000).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London:Routledge.
  17. Massey, Doreen(1994).Space, Place and Gender.Cambridge:Polity Press.
  18. Rebellato, Dan(2009).Theatre and Globalization.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19. Wang, David Der-We(Ed.),Rojas, Carlos(Ed.)(2007).Writing Taiwan: A New Literary History.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
  20. 王甫昌(2003)。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
  21. 石婉舜(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22. 石婉舜(1994)。嘎然弦斷─林摶秋與新劇。文學臺灣,7,189-223。
  23. 吳密察(2006)。,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4. 吳密察、石婉舜編、柳書琴編、許佩賢編(2008)。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的臺灣文化狀況。臺北:播種者。
  25. 汪其楣(1992)。人間孤兒。臺北:遠流。
  26. 林偉瑜(2000)。當代臺灣社區劇場。臺北:揚智。
  27. 邱坤良(1992)。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
  28. 邱坤良(1997)。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臺北:臺原。
  29. 邱坤良(2008)。飄浪舞臺:臺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
  30. 邱娟娟(1995)。與東門城的對話:內灣線的故事。臺北:文建會。
  31. 邱貴芬(2007)。翻譯驅動力下的臺灣文學生產─1960-1980現代派與鄉土文學的辯證。臺灣小說史論,臺北:
  32. 荊子馨、鄭力軒譯(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
  33. 馬森(2002)。臺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宜蘭:佛光人文學院。
  34. 張維賢(1954)。我的演劇回憶。臺北文物,3(2),105-113。
  35. 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
  36. 陳建忠(2007)。差異的文學現代性經驗─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史論(1895-1945)。臺灣小說史論,臺北:
  37. 焦桐(1990)。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北:臺原。
  38. 楊孟瑜(2008)。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臺北:天下遠見。
  39. 楊孟瑜(1998)。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臺北:天下遠見。
  40. 楊渡(1994)。日據時期臺灣新劇運動(一九二三~一九三六)。臺北:時報文化。
  41. 劉紀蕙(2000)。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臺北:立緒文化。
  42. 鍾明德(1999)。臺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臺北: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