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驢得水》──知識分子的雙重詰問及其隱蔽的共識

并列篇名

Lv De Shui-Chinese Intellectuals’ Interrogations and Their Tacit Agreement

作者

林偉瑜(Wei-Yu Lin)

关键词

佳構劇 ; 知識分子 ; 人文精神 ; 啟蒙 ; 隱蔽的共識 ; well-made play ; intellectual ; humanism ; enlightenment ; tacit agreement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6 / 01 / 01)

页次

123 - 1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一群抱持啟蒙理想的知識分子到偏遠農村從事教育工作,為解決教育資源的貧乏,他們將拉水的驢子向上級虛報成一位名為「驢得水」的英文老師,以冒領一份空餉,未料此一謊言引發一連串人性與啟蒙的潰敗—這是由中國「80 以後」世代的周申與劉露所編導的商業話劇《驢得水》(2012 年首演)。藉由一荒謬但源自真實的故事,在看似胡鬧的喜劇風格中展現尖銳的政治與社會批判,使該劇成為中國近年來受矚目的話劇作品,不僅票房極佳,亦受話劇評論人與專家的重視,使年輕話劇編導的聲音獲得關注。該劇值得注意之處,首先在於其觸及知識分子、當代人文精神與啟蒙語境等商業話劇中鮮少觸及的主題。其次,故事背景雖設定在1942 年的國民政府,但卻注入當前社會中人們所熟悉的事件脈絡,使之直指當下而極具社會衝擊力。此外,《驢得水》內容雖具批判性,卻可隱約發現編導在創作中,似乎巧妙地與官方達到某種「隱蔽的共識」,使其政治性主題得以有面世的機會。本文將從《驢得水》一劇出發,分析該劇之結構與手法,探討所涉及的歷史情境和社會文化脈絡,以剖析該劇蘊涵的社會文化意義。本文探究的目的,除欲對此劇藝術手法和內容進行分析,也意圖將此作為對中國「80 以後」的年輕話劇編導及其作品的觀察。

英文摘要

To fulfill their Enlightenment ideals, a group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went to a remote rural area in the 1940s. Badly lacking in educational and living resources, they lied to the government by mispresenting their donkey De Shui as a teacher, so as to earn an extra wage. However, the lie led to even more lies and eventually resulted in the collapse of their Enlightenment ideals and humanity. This is the story of the commercial huaju production Lv De Shui (premiered in 2012), which was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the“post-80s generation”huaju practitioners Zhou Shen and Liu Lu. Based on an absurd but real story, the satire Lv De Shui makes an acute social-political criticism. Some aspects of Lv De Shui are noteworthy. Firstly, it deals with serious social themes such as Chinese intellectuals’ predicament, humanism, and enlightenment, which rarely appear in commercial huaju. Secondly, even though the story is set under the pre-1949 government, many of its references obviously correspond to incidents in current society. Therefore, the criticism is actually targeted at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s current government. However,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despite the play’s apparently bold social criticism, the playwright and director seem somehow to have reached a "tacit agreement" with the authorities by cleverly avoiding a direct attack. This essay aims to analyze the dramatic structure of Lv De Shui and probes into the historic and social context of the play so as to explore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周申、劉露。2014。《驢得水》(100 場暫定稿)。未出版劇本。http://vdisk.weibo.com/s/zfViB3mo9yG8Q。查詢日期:2015 年3 月15 日
  2. 謝東寧。2014。〈應有盡有, 火力全開:《驢得水》〉。表演藝術評論台: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0849。2014 年5 月26 日發表。查詢日期:2014 年6 月10 日
  3. 朱光。2013。〈戲劇應如何表現特殊歷史時期〉。《新民晚報》2013 年10 月13 日,A10版。http://xmwb.xinmin.cn/html/2013-10/13/content_10_2.htm。查詢日期:2015 年2 月25 日
  4. 陳曦。2013。〈《蔣公的面子》撕開當代戲劇的裡子〉。《現代快報》2013 年10 月20 日,A14 版。http://dz.xdkb.net/page/1/2013-10/20/A14/20131020A14_pdf.pdf。查詢日期:2015 年3 月5 日
  5. 水晶。2012。〈談「神作」、炒作與青年戲劇創作—兼答周大申〉。「黑板報的水晶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fb3a80101cyze.html。2012 年12 月31 日發表。查詢日期:2015 年2 月25 日
  6. 李靜。2013。〈《蔣公的面子》與戲劇的「裡子」〉。《新京報》2013 年5 月27 日。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3/05/27/265582.html。查詢日期:2015 年3 月13日
  7. 紀慧玲。2014。〈佯裝的年代,(不)真實嘲弄:《驢得水》〉。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0956。2014 年5 月28 日發表。查詢日期:2014 年6 月10 日
  8. Brockett, Oscar(1999).History of the Theatre.Boston:Allyn and Bacon.
  9. Carlson, Marvin(1993).Theories of the Theatre: 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Greeks to the Present.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0. Dukore, Bernard F.(Ed.)(1974).Dramatic Theory and Criticism.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1. Schwarcz, Vera、劉京建譯(2000)。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臺北:桂冠。
  12. Styan, J. L.(1981).Modern Dram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Volume 1, Realism and Natural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4. 王金雙(2014)。「十七年」文學中知識分子精神式微探析。齊魯學刊,2,147-151。
  15. 王蒙(1993)。躲避崇高。讀書,一月號,10-17。
  16. 王曉明、張宏、徐麟、張檸、崔宜明(1993)。曠野上的廢墟─文學和人文精神的危機。上海文學,6,63-71。
  17. 田本相編(1996)。新時期戲劇述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8. 艾曉明(2007)。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李六乙編、林熙越編、譚紹遠編(2012)。林兆華:當代.戲劇.三十年
  20. 李靜(2014)。必須冒犯觀眾。北京:新星出版社。
  21. 胡志毅編、田本相編(2008)。中國話劇藝術通史:第2 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2. 胡馨丹(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3. 徐麗松編輯(2013)。真實時空的寓言劇─關於《驢得水》研討會的會議紀要。戲劇文學,7,17-19。
  24. 海馬(2012)。激流與殘冰:啟蒙視域中的1990 年代中國大陸戲劇。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5. 馬森(2013)。從寫實主義到現實主義:擬寫實主義與革命文學。新地文學,9,87-99。
  26. 高瑞泉(2006)。現代性批評在中國的興起與走向─近30 年中國知識分子思想傾向的轉變。杭州師範學院學報,4,1-11。
  27. 張仲年(2014)。「現象電影」與「熱門話劇」的差異─以《小時代》和《蔣公的面子》為例。當代電影,215,126-130。
  28. 張汝倫、王曉明、朱學勤、陳思和(1994)。人文精神尋思錄之一─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讀書,3,3-13。
  29. 張博實(2014)。荒謬年代知識分子的存在型態—讀王堯的《紙上的知識分子》。南方文壇,1,23-39。
  30. 張潤芝、尹靖霏(2012)。小話劇《驢得水》熱爆京城,專訪編劇、導演周申:「戲裡沒有希望,希望在觀眾心中」。時代周報,7 月19 日
  31. 涼風(2013)。荒誕的外殼 現實的羈絆。上海戲劇,6,13。
  32. 陳秋麗(2008)。論20 世紀90 年代「人文精神論爭」的緣起與背景。語文知識,1,32-37。
  33. 陳徒手(2013)。故國人民有所思—1949 年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側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4. 陶子(2012)。驢得水將荒誕融入寫實。中國戲劇,1,52-53。
  35. 程光煒(2001)。關於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學中的知識分子形象。文學評論,6,65-72。
  36. 董健(2014)。啟蒙、文學與戲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7. 曠新年(1998)。1928:革命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38. 曠新年(2014)。「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中國。文藝理論與批評,5,71-85。
被引用次数
  1. 許仁豪(2020)。展演當代上海之社會矛盾:論喻榮軍作品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轉型之關聯。戲劇學刊,31,1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