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重探《臺灣風俗誌》中的臺灣戲劇章節-比較中譯本與原著的差別

并列篇名

Re-exploration of the Chapter "Taiwanese Drama" in Taiwan Custo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 Version

作者

許書惠(Shu-Hui Hsu)

关键词

片岡巖 ; 陳金田 ; 馮作民 ; 翻譯 ; 舊慣調查 ; Kataoka Iwao ; Chen Chin-Tian ; Feng Tso-Min ; translation ; old custom survey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20 / 01 / 01)

页次

49 - 8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為了判斷片岡巖《臺灣風俗誌》中臺灣戲劇篇章記載的內容,本文從回顧其成書背景開始,包括片岡巖本人的臺灣經驗,以及日本殖民政府針對臺灣舊慣調查工作的大環境背景,推測《臺灣風俗誌》應是殖民地政府之臺灣知識工程中一部承先啟後的作品。接著聚焦書中〈臺灣的戲劇〉一章,提出1981年出版的中譯本與1921年原著不符的段落,並在比對譯文與原文的過程中,發現片岡巖筆下的臺灣戲劇論述立場客觀、邏輯清晰、文筆流暢,反映跨文化的戲劇觀點;中譯本內容並未正確如實反映原文,譯者介入原著的翻譯策略一方面可能影響讀者誤判原著內容,另一方面似乎亦反映中譯本出版當下時空的政治環境氛圍與文化思潮的影響。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s recorded in the chapter "Taiwanese Drama" of Taiwan Customs by Kataoka Iwao. It will first review the backgrounds of the book, including both Iwao's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aiwan and the broad background of the Japanese's survey on the Taiwanese's old customs, and indicate that Taiwan Customs has the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knowledge enterprise of the colonial authority. Then, the differences of chapter "Taiwanese Drama" between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1981) and its original work (1921) will be discussed. Iwao's discourses on Taiwanese dramas are objective, logically clear, and fluently written, reflecting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dramas. However,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does not accurately convey the original contents; the translator's strategy leads to readers'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t the time of being transla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石婉舜(2010)。殖民地版新派劇的創成─「臺灣正劇」的美學與政治。戲劇學刊,12,35-71。
    連結:
  2. 石婉舜(2012)。高松豐次郎與臺灣現代劇場的揭幕。戲劇研究,10,35-68。
    連結:
  3. 張隆志(2006)。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33-58。
    連結:
  4. 許雪姬(2006)。日治時期臺灣的通譯。輔仁歷史學報,18,1-44。
    連結:
  5. 彭衍綸(2010)。片岡巖《臺灣風俗誌》的「奪胎換骨」─《臺灣風俗誌》的臺灣人笑話與中國明清笑話關係探微。臺灣文學學報,16,145-192。
    連結:
  6. 賴慈芸(2014)。幽靈譯者與流亡文人─戰後臺灣譯者生態初探。翻譯學研究集刊,17,59-91。
    連結:
  7. 〈陶宗惕自美歸國債務由家人解決支票都以泛美書局名義開出傳因投資皇星輪業週轉失靈〉。《聯合報》。1979 年 7 月 10 日,第 3 版。
  8. 〈殺害柳庭桂家人兩死兩傷馮作民判無期徒刑〉。《聯合報》。1988 年 10 月 12 日,第6 版。
  9. 〈懷疑所得被出版商私吞作家馮作民殺死柳庭桂之女〉。《聯合晚報》。1988 年 3 月 9 日,第 4 版。
  10. 〈出版界 ‧ 大震盪數家大出版社週轉失靈可能會造成骨牌式倒閉〉。《聯合報》。1979年 7 月 8 日,第 3 版。
  11. 〈竹南耆老陳金田辭世留下珍貴文史遺產〉。《聯合報》。2012 年 11 月 19 日,第 B2 版。
  12. 〈眞に臺灣を知らんとする人の 必讀す可き三大書臺灣事情と臺灣風俗誌及臺灣の資源と其經濟的價值〉。《臺灣日日新報》。1922 年 1 月 23 日,第 7 版。
  13. 〈本島舊慣調查の必要〉。《臺灣日日新報》。1901 年 4 月 28 日,第 3 版。
  14. 「片岡巖總督府法院通譯ニ任命セラル」。1904 年 7 月 18 日。〈明治三十七年永久保存進退第十三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023034。
  15. 〈馮作民行兇兩人喪命檢方到醫院偵訊柳庭桂〉。《聯合晚報》。1988 年 3 月 10 日,第4 版。
  16. 〈臺灣風俗目次大要〉。《臺灣風俗》第 1 卷。臺南:臺灣語研究會。目錄前。1913。
  17. 〈再び本會の博覽會出品に就て〉。《臺灣慣習記事》3(2):88。1903
  18. 〈馮作民精神有問題? 檢方考慮延醫鑑定書中屢稱版稅官司審理失公承辦檢察官否認有這事〉。《聯合報》。1988 年 3 月 11 日,第 10 版。
  19.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規則」。1901 年 11 月 1 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1048 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1048a005。
  20. 下中直人編輯發行(2000)。歌舞伎事典。東京:平凡社。
  21. 片岡巖。1921。《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22. 片岡巖,陳金田(譯),馮作民(譯)(1981).臺灣風俗誌.臺北:大立.
  23. 北岡伸一(1988)。後藤新平。東京:中央公論社。
  24. 赤坂治績(2004)。歌舞伎 ことばの玉手箱。東京:有樂。
  25. 東方孝義。1942。《臺灣習俗》。臺北:同人研究會。
  26. 林谷芳(編)(2000).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臺北: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27. 林美容(1995)。臺灣民俗學史料研究。慶祝建館八十週年論文集,臺北:
  28. 邱坤良(1992).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
  29. 洪瓊芳,黃思超,曾子玲(2017).臺灣戲曲劇種之角色行當藝術.臺北:五南.
  30. 胡適(口述),唐德剛(譯)(1983).胡適口述自傳.臺北:傳記文學.
  31. 夏烈。2003。〈春暉〉。《聯合報》。1 月 10 日,第 39 版
  32. 徐金松(1991).臺語字典.臺北:編者發行.
  33. 張平宣。1994。〈捍衛臺灣史料的庄腳武士陳金田〉。《中國時報》。8 月 25 日,第 4 版。
  34. 張連強(2014)。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35. 陳偉智(2006)。「可以了解心裡矣!」:日本統治時期臺灣「民俗」知識形成的一個初步的討論。歷史研究者交流事業(招聘)研究成果報告書集(2003~2004),東京:
  36. 馮作民(1987).書痴籲天錄.臺北:偉正總經銷.
  37. 馮作民(編)(1985).中國史談.臺北:星光.
  38. 楊承淑(2012)。譯者的視角與傳播:片岡巖與東方孝義的臺灣民俗著述。日治時期的譯者與譯事活動工作坊論文集,臺北:
  39. 鈴木清一郎。1934。《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40. 鈴木清一郎,高賢治(編譯),馮作民(編譯)(1989).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
  41. 鈴木清一郎,高賢治(編譯),馮作民(編譯)(1978).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
  4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21-1938。《理蕃誌稿》。出版地不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43.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1918。《理蕃誌稿》。出版地不詳: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44.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宋建和(譯),吳萬煌(譯),古瑞雲(譯)(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5. 蔡蕙懋(1999)。臺灣早期人民生活的百科全書─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評介。中國文化月刊,226,100-110。
  46. 鄭政誠(2000)。日治初期臺灣舊慣調查事業的開展(1896-1907)。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47. 賴慈芸(2017).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臺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臺北:蔚藍文化.
  48.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9-191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出版地不詳: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49.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陳金田(譯)(199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