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時代性的多維呈現與創作走向:民國早期兒童戲劇研究

并列篇名

The Multidimensional Presentation and Creative Trend of the Times: A study of childhood drama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陳晞如(Hsi-Ju Chen)

关键词

兒童戲劇史 ; 兒童戲劇 ; 兒童劇本 ; 兒童劇作家 ; 民國早期 ; the History of Children's theater ; Children Drama ; Playwright for Children ;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of China

期刊名称

戲劇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21 / 07 / 01)

页次

61 - 8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民國成立之後,維新圖強的社會氣象較為興盛,來自西方以兒童為本位的現代教育思潮和藝術創作理念也綿綿不斷引進。但與此同時,國事卻持續動盪中,因此,愛國、救國與治國之創作主題,永無終止地被綑綁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兒童戲劇的創作,也概莫能置之度外。一方面是大變革時代的嶄新氣息,另一方面則是社會政治轉型中的沉重包袱,這時代的雙重變奏,對於當時兒童劇本的創作與發展,均產生顯著的影響,二十世紀早期的兒童戲劇便是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本文擬藉由民國早期兒童戲劇歷史背景、理論要項、劇本寫作等三個面向為切入點,從文獻資料的探查與考證中,梳理該時期兒童戲劇的發展脈絡與作家作品之創作特徵,進而重構民國早期兒童戲劇的歷史風貌,並從其理論發展與創作走向的變化中透視出多維的時代性,最終發現並詮釋兒童戲劇所特有的啟蒙教化之意境。

英文摘要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reformation and initiative began to boom, and the child-oriented thoughts of education and artistic creation were incessantly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Meanwhile, the unrest was rampa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thus the creative themes of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salvation and governance were constantly bound together. This was the milieu of which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plays could not spare itself. The duet, made of the novel freshness engendered by the epochal reform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leaden burden caused by the socio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d a conspicuous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lays, giving birth the children drama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oretical essentials, and playwrit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ic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drama in this new epoch and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authors' dramaturgy by means of examining the documented literatures. By so do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 age can be epitomized in the unique concept of enlightenment in children's drama at that time that provides the insights into the changes in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approac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Briggs, Louise (勃理格斯) 著,適夷譯。1931。《灰姑娘》。上海:開明。
  2. Charles, Waddle W. (查爾斯) 著,葛承訓譯。1927。《兒童心理學》。上海:中華。
  3. Dewey、 John,胡適(譯)(2019).杜威的三十二堂課.臺北:網路與書.
  4. Plátōn,侯健(譯)(1980).柏拉圖理想國.臺北:聯經.
  5. Ерошенко, ВасилийЯковлевич(愛羅先珂)著,魯迅譯,周作人編。1923。《桃色的雲》。北京:新潮文藝。
  6. おばら くによし(小原國芳)著,朱西周編譯。1923。《學校劇論》。上海:血潮。
  7. まつむら たけお(松村武雄)著,鍾子岩譯。1935。《童話與兒童的研究》。上海:開明。
  8.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1983).黎錦暉兒童歌舞劇選.北京:人民音樂.
  9. 王人路。1933。《兒童讀物的研究》。上海:中華。
  10. 王泉根(2017).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湖南:湖南少年兒童.
  11. 王珺子(2003)。揚州,揚州大學。
  12. 朱光、楊保恆。1922。《兒童心理學講義》。上海:中華。
  13. 朱鼎元。1924。《兒童文學概論》。上海:中華。
  14. 吳翔宇,徐健豪(2019).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1908-1949).南京:南京大學.
  15. 呂伯。1934。《兒童文學概論》。上海:大華。
  16. 李天綱(編)(2017).戲劇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17. 李涵(編)(2003).中國兒童戲劇史.北京:中國戲劇.
  18. 李雄揮(1980).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評述.臺東:臺東師範.
  19. 李園會(編)(1990).小原國芳與全人教育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20. 沈秉廉。1934。《荒年》。上海:商務印書館。
  21. 周作人(1982).藝術與生活.臺北:里仁.
  22. 周作人。1930。《兒童文學小論》。上海:商務。
  23. 周作人編譯。1923。《兒童劇》。上海:兒童。
  24. 俞嘉善。1933。《兒童劇本》(第四冊)。上海:商務。
  25. 胡懷琛。1934。《故事劇》(第四冊)。上海:商務。
  26. 胡懷琛。1934。《故事劇》(第一冊)。上海:商務。
  27. 胡懷琛。1934。《故事劇》(第二冊)。上海:商務。
  28. 胡懷琛。1934。《故事劇》(第三冊)。上海:商務。
  29. 胡繩(1981).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
  30. 范壽康。1923。《學校劇》。上海:商務。
  31. 計志忠編。1933。《兒童劇本》(第二冊)。上海:商務。 俞嘉善。1933。《兒童劇本》(第四冊)。上海:商務。
  32. 計志忠編。1933。《兒童劇本》(第一冊)。上海:商務。
  33. 孫繼南(2007).黎錦暉與黎派音樂.上海:上海音樂學院.
  34. 國立編譯館(編)(1995).中國現代史.臺北:幼獅.
  35. 張心科(2012).民國兒童文學教育文論輯籤.北京:海豚.
  36. 張心科(2011).清末民國兒童文學教育發展史論.北京:北京師範.
  37. 張永久(2010).民國三大文妖.上海:東方.
  38. 張匡、周閬風。1933。《兒童史劇》(下)。上海:新中國。
  39. 張匡、周閬風。1933。《兒童史劇》(上)。上海:新中國。
  40. 張素麗(2018)。關於愛和美的「觀念之火」—論愛羅先珂的童話劇《桃色的雲》。四川戲劇,2018(9),53-55。
  41. 張聖瑜。1928。《兒童文學研究》。上海:商務。
  42. 莊浩然(2015).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第二輯第六冊—中國現代話劇史).臺北:萬卷樓.
  43. 郭沫若(1921)。兒童文學之管見。中國兒童文學大系.理論(一),北京:
  44. 郭沫若(1957).沫若文集.北京:人民文學.
  45. 郭浩帆(2000)。山東大學。
  46. 陳白塵(1997).陳白塵文集 / 第二卷.話劇劇本.江蘇:江蘇文藝.
  47. 陳濟成、陳伯吹。1934。《兒童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幼稚師範學校。
  48. 陶知行、潘一塵。1933。《兒童戲劇集》。上海:兒童。
  49. 費贊九。1933。《兒童劇本》(第三冊)。上海:商務。
  50. 萬千(2018)。廣州,暨南大學。
  51. 葉聖陶(2015).風浪.蜜蜂—葉聖陶兒童文學全集:詩歌戲劇卷.南京:南京大學.
  52. 葛承訓。1929。《兒童心理與趣味》。上海:中華。
  53. 聞迪,水如(1989).蔡元培美學文選.臺北:淑馨.
  54. 趙侶青、除迥千。1932。《兒童文學研究》。上海:中華。
  55. 趙景深。1930。《小朋友歌舞曲》。北京:北新。
  56. 劉永文(2004)。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57. 談鳳霞(2002)。南京,南京師範大學。
  58. 魯迅(2005).隨感錄四十:魯迅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
  59. 黎遂(2011).民國風華—我的父親黎錦暉.北京:團結.
  60. 黎錦暉。1923。《月明之夜》。上海:中華。
  61. 黎錦暉。1933。《小小畫家》。上海:中華。
  62. 黎錦暉。1928。《春天的快樂》。上海:中華。
  63. 黎錦暉。1923。〈長恨歌〉。《小朋友週刊》。210-225 期。
  64. 黎錦暉。1929。《小小畫家》。上海:中華。
  65. 黎錦暉。1926。《三蝴蝶》。上海:中華。 黎錦暉。1928。《麻雀與小孩》。上海:中華。
  66. 黎錦暉。1923。《葡萄仙子》。上海:中華。
  67. 黎錦暉。1928。《七姐妹遊花園》。上海:中華黎錦暉。1930。《最後的勝利》。上海:中華。
  68. 黎錦暉。1935。《小利達之死》。上海:中華。
  69. 黎錦暉。1928。《神仙妹妹》。上海:中華。
  70. 黎錦暉。1931。《小羊救母》。上海:中華。
  71. 遯廬倚聲。1904。〈童子軍傳奇〉。《繡像小說》。上海:商務。29-54 期連載。
  72. 賴靜(2014)。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73. 閻哲吾。1936。《學校劇》。上海:商務。
  74. 魏壽鏞、周侯予編。1922。《兒童文學概論》。上海:商務。
  75. 譚梅(2020)。兒童世界》對現代中國兒童文學木土化發展的影響。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001,200-212。
被引用次数
  1. (2024)。民初兒童戲劇之啟蒙:以《兒童世界》(劇本類)為起點。戲劇學刊,39,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