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客家曾氏的形成―以曾氏族譜爲中心的考察

并列篇名

The Formation of Hakka Zeng/Tseng Family: A Study based on the Family Tree Books of Zeng/Tseng

作者

曾建元(Chien-Yuan Tseng)

关键词

曾氏 ; 族譜 ; 客家 ; 黃巢之亂 ; Zeng/Tseng Family ; Family Tree Book ; Hakka ; Huang Chao Rebellion

期刊名称

中華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0 / 03 / 01)

页次

116 - 1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漢族曾氏父系以曾子爲大宗,於春秋發源於中國山東,西漢時中國拓邊江西,有曾據、曾援兄弟因不仕新朝,乃率族人南遷江西邊地廬陵。唐末黃巢之亂,江西曾氏族人爲避兵禍,支裔乃四出流離,其中一支自贛東下贛南,五代再避亂閩西,於宋代乃逐漸衍化爲客家,再因金元世亂,而有曾裕振一支於元末自閩西移徙粵東。本文以客家曾氏族譜和國史爲經緯,與既有之客家研究成果相印證,期有助於今人對於曾氏家族之衍變與客家史相互關係之新的認識。

英文摘要

The Zeng/Tseng family of Chinese Han nation originated in Shandong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enshrined Zengzi as their patrilineal ancestor. One of the branches of Tseng family disobeyed the New Dynasty under Tseng Ju and Tseng Yuan brothers' leading to immigration to Lu Ling, Jiangxi, a reclamation of the West Han Dynasty. Because of Huang Chao Rebellion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Jiangxi Tseng family separated and fled everywhere for escaping for war. One branch moved from eastern Jiangxi to southern Jiangxi, and settled in western Fujian in the Five Dynasties. The branch gradually became Hakka in the Song Dynasty. Due to the Jing and Yuan dynasties' chaos, the Tseng Yu Zhen faction continued to migrate to eastern Guangdong. This paper based on Tseng genealogy and national history aims to corroborate the result of Hakka studies. It is helpful for contemporaries to understand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eng/Tseng family and the Hakka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曾培芳,1970,《竹南鴻鈞公家譜》,影印家藏,1970年農曆正月 4日。
  2. 廬陵曾子文化研究會永豐(吉陽)分會,2009,〈武城曾氏第二發祥地─永豐縣(古吉陽)〉,恩江:廬陵曾子文化研究會永豐(吉陽)分會,2009年11月24日。
  3. 不著撰人,〈贛州方言島的由來〉,《中國贛鄱文化網》,南昌:江西師範大學科技園贛鄱文化創業團隊,http://www.jxculture.com/Html/minsuwenhua/fangyan/013551.html。2010年2月點閱
  4. 顧祖禹,2009,〈江西五─吉安府〉,《讀史方輿紀要》,《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邁阿密:維基媒體基金會,2009年4月12日
  5. 曾義久,2007,〈曾氏故里吉水(附:吉陽八景介紹)〉,廣州:《曾氏宗親網》,2007年9月1日。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774
  6. 曾子友,1973,〈客人源流及其對民族的貢獻〉,《中央日報》,臺北,民國62年10月8日至11日
  7. 宋祁主修,2009,《新唐書》,《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邁阿密:維基媒體基金會,2009年1月29日
  8. 曾憲石,2009a,〈古吉陽睦陂觀感〉,廣州:《曾氏宗親網》,2009年11月1日。 http://www.zengshi.net/bbs/MINI/Default.asp?6-183175-0-1-0-0-0-a-183335-.htm
  9. 司馬光主修,2006,《資治通鑑》,《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邁阿密:維基媒體基金會,2006年11月2日
  10. 曾澤章,2009,〈也談志誠公的歸屬問題〉,廣州:《曾氏宗親網》,2009年7月5日,http://www.zengshi.net/bbs/a/a.asp?B=9&ID=168568&p=1&q=1&r=19768
  11. 曾毓郯重修,1872,《武城曾氏重修族譜》,寧鄉:曾氏族譜總局,同治11年
  12. 曾鴻瑞抄,1959,《曾姓族譜》,新竹,民國 84年夏至。
  13. 曾憲石,2009,〈古吉陽鄉睦陂─一座曾氏古墓的悲哀〉,廣州:《曾氏宗親網》,2009年11月17日。 http://www.zengshi.net/bbs/a/a.asp?B=6&ID=184656
  14. 曾憲石,2009,〈吉陽─永安─遷鶯三變遷〉,廣州:《曾氏宗親網》,2009年12月28日。 http://www.zengshi.net/bbs/a/a.asp?B=9&ID=188235&Ar=188477&AUpflag=1&Ap=1&Aq=1
  15. 曾添輝,2005,〈晉江曾姓源流〉,《晉江市政協》網,晉江:晉江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2005年11月2日,http://www.jinjiang.gov.cn:8061/gate/big5/www.jinjiang.gov.cn/szx/wszl/20051102759796.shtml
  16. 曾喚文纂修,1901,《江西省贛州府長寧縣壙田曾氏三俢族譜:十二卷》,長寧,光緒21年
  17. 宋濂主修,2009,《元史》,《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邁阿密:維基媒體基金會,2009年1月29日
  18. 曾義久,2007,〈曾姓故里皆吉水〉,吉安:《中國吉安網》,2007年8月14日。 http://ja.jxcn.cn/4/26/html/20070814/20070814101328.htm
  19. 曾宏甫,2007,〈曾氏家敘〉,曾廣溯,《承先齋─廣溯的Blog》,北京,2007年4月11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a3bf9010008ur.html
  20. 不著撰人,〈恩江由來〉,《臨川文化網》,撫州:撫州日報社,2008年11月17日,http://www.zgfznews.com/linchuanwenhua/linchuanwenhua/wenhuasuyuan/fengqingmingsu/2008/11/17/200113.shtml
  21.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22. 王東(2007)。那方那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說。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3. 朱紹侯(2008)。軍功爵制考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江西永豐縣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永豐縣志。北京:新華出版社。
  25. 江西省樂安縣志編纂委員會(1993)。樂安縣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6. 何喬遠編(1994)。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7. 李世熊(2004)。汀州府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28. 李喬(2000)。曾姓史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9. 周臘生(2001)。南唐貢舉考略。文獻,88
  30. 邱樹森編(1999)。中國歷代職官辭典。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31. 許懷林(1993)。江西史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32. 郭志超(2009)。客家研究的新碩果─王東《那方那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說》評要。客家學刊,2009(1)
  33. 郭義山編、張龍泉編(2002)。閩西掌故。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4. 陳文華編、陳榮華編(1999)。江西通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5. 陳運棟(1979)。客家人。臺北:聯亞出版社。
  36. 曾建元(2007)。臺灣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臺北:
  37. 曾建元(2009)。從粵東客家到臺灣客家─一個蕉嶺曾氏家族史。中國史研究,59
  38. 曾培芳(1987)。曾氏族譜─亮寅公派下。臺北:
  39. 曾球民編(2009)。曾氏宗源世系源流徙居實錄。樂安:自版。
  40. 曾球民編注(2008)。曾氏譜牒文化精華。樂安:自版。
  41. 曾祥任編、曾繁瑾編(1997)。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曾氏豫定公房族譜。新鋪:新鋪同福曾姓豫定公房修譜委員會。
  42. 游有財編(1969)。曾氏族譜。臺中:創譯出版社。
  43. 萬芳珍(2000)。江西客家曾氏探源。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31(1)
  44. 劉佐泉(2005)。觀瀾溯源話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5. 賴啓華編(2000)。早期客家搖籃─寧都。北京:中華國際出版社。
  46. 謝重光(2002)。畲族與客家福佬關係史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7. 謝重光(2002)。閩西客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8. 謝重光(2008)。客家文化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9. 羅香林(1992)。客家史料匯編。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50. 譚元亨(2006)。客家新探。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朱珊玟(2023)。前鎮朱家祠組織空間與祭祀活動之初探。弘光學報,9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