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豐子愷童心觀的概念分析及其於教育上之應用

并列篇名

A Concept Analysis of Zi-Kai Feng's Theory of the Naive Mind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DOI

10.6151/CERQ.2011.1903.01

作者

李崗(Kang Lee)

关键词

童心 ; 豐子愷 ; 同情 ; 率真 ; 概念分析 ; the Naive Mind ; Zi-Kai Feng ; sympathy ; authenticity ; concept analysis

期刊名称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卷3期(2011 / 09 / 30)

页次

1 - 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透過概念分析的方法,釐清豐子愷先生的童心觀究竟所指為何,同時也從當代教育的角度,詮釋其思想之理論涵義與應用之道。主要的論證過程如下:首先,考察海峽兩岸的相關文獻,指出目前研究成果之間的論爭與矛盾。第一,童心有時被視為一種童年經驗,有時又被視為一種人生理想。第二,有人將童心解釋為順應自然,有人卻將童心解釋為抗拒社會。第三,有人認為好奇心就是童心,有人認為創造力才是童心。第四,有人主張童心是個性的展現,有人主張童心是佛心的狀態。其次,回歸豐氏著作原典的引述與分析,本文企圖證成豐子愷歌頌的童心,其實是人人皆可擁有的一種生命情調。兒童常常不待教化已渾然天成,成人則需放下偏見以反璞歸真。不過,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年齡,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眼光與心態。總括來說,其童心觀蘊含四項規準:一是「率真」,指人願意公開顯露自然的本性;二是「同情」,指人願意對世間一切現象都感同身受;三是「健全」,指人願意一視同仁地觀看世間事物的真相;四是「大人」,指人願意不為物誘且通達萬變地待人處事。進而,說明豐氏思想與西方當代教育思潮的關係,一方面指出其童心觀並非受到Rousseau或Dewey的影響,另一方面發現Nietzsche與Montessori的主張與豐氏之童心觀有其相似之處。最後,針對豐氏童心觀於教育上之應用,提出若干具體建議:就師資培育而言,應教導實習教師正視童心的教育涵義,並且藉由童話閱讀、絕緣、涵養趣味、全新的心等方式來培養自己的童心;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應避免兒童的成人化,包括態度、服裝、玩具、家庭生活等四大面向,才能妥善保留孩子的童心,以免在成長過程中消磨殆盡。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Zi-Kai Feng's philosophy of the Naive Mind, and to illuminate the application of his writings in education. First, the author distinguishes the Naive Mind from the Sophisticated Mind by four questions: (a) Would the person like to reveal his or her attitude publicly? (b) Is the person sympathetic to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c) Can the person perceive the holistic reality without prejudice? and (d) Is the person virtuous or not. Second, Zi-Kai Feng presents his views on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in many different places within his writings about stories, but he does not develop a single, coherent treatment of the topic. Therefore, the present autho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Zi-Kai Feng's philosophy, literary works,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Taiwan are proposed.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李崗(2010)。豐子愷的美育思想。課程與教學季刊,14(1),1-18。
    連結:
  2. 教育部 (無日期)。閱讀起步走幸福跟著走-送給小學新鮮人一生最好的禮物。 2010年3月2日,取自:http://www.openbook.moe.edu.tw=Ministry of Education (no date). Reading and happiness: The best gift to the fresher in the elementrary school. Retrieved March 10, 2010, from http://www.openbook.moe.edu.tw
  3. 教育部 (2000)。積極推動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 2010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5949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0). The movement of promoting children reading. Retrieved March 10, 2010, from 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5949]
  4. Rousseau, J. J .、李平漚譯(1994)。愛彌兒。臺北=Taipei, Taiwan:五南=Wu-Nan。
  5. Zena, S.(1997).Children and books.New York:Longman.
  6. 王文新(2008)。德性之光:豐子愷漫畫的藝術特色。南京藝術學院學報,6,96-98。
  7. 王黎君(2003)。佛光隱隱蘊童心─試論豐子愷兒童題材創作的藝術特色。紹興文理學院學報,4,38-43。
  8. 王蕾(1999)。佛心‧童心‧詩心─豐子愷文章論。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S1,44-47。
  9. 冉祥華(2009)。美育‧童心‧創造力。學前教育研究,8,37-40。
  1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臺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臺東=Taitung, Taiwan:國立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tung University。
  11. 吳雲鳳 (2008)。花蓮=Hualien, Taiwan,國立花蓮教育大學=National Hualie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12. 吳碧英(2010)。用童心建構宏大的人生大廈─豐子愷兒童散文解讀。品牌(理論版),10,94-95。
  13. 李松(2001)。童心與佛理契合的世界─豐子愷審美理想解讀。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6-49。
  14. 孟暉(2007)。雲在青天水在瓶─淺談豐子愷散文中的童心佛韻。名作欣賞,15,55-65。
  15. 林文寶主編(1995)。豐子愷童話集。臺北=Taipei, Taiwan:洪範=Hongfan。
  16. 林文寶(2000)。試論我國近代童話觀念的演變:兼論豐子愷的童話。臺北=Taipei, Taiwan:萬卷樓=Wanjuan。
  17.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1996)。兒童文學。臺北=Taipei, Taiwan:五南=Wu-Nan。
  18. 林玉体譯、Dewey, J.(1996)。民主與教育。臺北=Taipei, Taiwan:師大書苑=Shi Ta Book。
  19. 林建國譯、Nietzsche, F.(1991)。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臺北=Taipei, Taiwan:遠流=Ylib。
  20. 姜莉(2003)。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豐子愷文集》讀後。滁州師專學報,4,15-17。
  21. 姚楓(2008)。不泯的童心─感悟豐子愷散文中的「童心」。黑龍江科技資訊,3,152-152。
  22.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23. 胡瑞香(2005)。童心未泯的護花使者─葉聖陶、冰心、豐子愷兒童文學敘事模式比照。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114-116。
  24. 韋易(1998)。童心的率真─豐子愷散文淺論。常熟高專學報,1,29-53。
  25. 馬榮根譯、Montessori, M.(1992)。童年的秘密。臺北=Taipei, Taiwan:五南=Wu-Nan。
  26. 常海(2009)。在佛理契合的童心世界中追問現代性─豐子愷散文中的「童心」觀思考。作家,22,15-16。
  27. 張曉瑾(2007)。豐子愷研究文獻綜述。文學教育(上),11,148-149。
  28. 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學─審美教育起源、演變與內涵的探究。臺北=Taipei, Taiwan:五南=Wu-Nan。
  29. 陳維新、陳放(2004)。達成「童心」境界也是一種教育過程。中國教育學刊,1,24-25。
  30. 陸曉燕(2004)。留一顆童心涵養個性─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一點思考。當代教育科學,21,51-52。
  31. 楊牧(1982)。豐子愷文選I。臺北=Taipei, Taiwan:洪範=Hungfan。
  32. 萬國慶(2009)。返璞歸真的天籟之音─論豐子愷早期散文的童心、童真與童趣。喀什師範學院學報,5,69-71。
  33. 葉淑慧(2008)。提倡閱讀:世界閱讀日的由來與相關活動。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4(1),113-118。
  34. 劉曉東(2007)。「創造力就是童心不滅」:智者如是說。早期教育(教師版),1,1。
  35. 謝瑤玲譯、Townsend, J. R.(2003)。英語兒童文學史綱。臺北=Taipei, Taiwan:天衛=Tienwei。
  36. 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2。浙江=Zhejiang:浙江文藝出版社=Zhejiangwenyi。
  37. 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1。浙江=Zhejiang:浙江文藝出版社=Zhejiangwenyi。
  38. 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5。浙江=Zhejiang:浙江文藝出版社=Zhejiangwenyi。
  39. 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6。浙江=Zhejiang:浙江文藝出版社=Zhejiangwenyi。
  40. 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4。浙江=Zhejiang:浙江文藝出版社=Zhejiangw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