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數據會說話:球類運動技戰術分析方法探討

并列篇名

The Speaking Data: Exploring the Analysis of Tactic and Strategy in Sport

DOI

10.6497/BSEPT.20101101_(17).0004

作者

陳佳郁(Chia-Yu Chen);劉有德(Yeou-Teh Liu)

关键词

比賽內容 ; 比賽記錄 ; 系統性方法 ; 標記分析 ; match analysis ; contents of game ; systemic approach ; notation analysis

期刊名称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0 / 11 / 01)

页次

49 - 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球類運動有著節奏快速且極具開放性的特色,如何找出運動員在複雜比賽中的規律與恆定性,一直是令運動科學人員感興趣的課題。觀察運動員的表現並提供客觀可靠的回饋是運動教練的職責之一,而將運動表現進行量化的目的,在於客觀地評量選手在運動競賽中的表現,減少教練主觀印象造成的偏見,以正確衡量球員價值及戰術和訓練計畫的執行效能,同時建構運動競賽專業領域的知識。本文以球類運動爲範疇,從比賽層次、資料種類、及分析方法等面向,探討對運動技戰術分析研究應注意之有關議題。綜合文獻探討的結果,發現大部分研究結果仍侷限在基本技術與應用技術的層面上,但若能克服資料選用、分析方法及研究目的等議題,球類運動競賽的戰術分析研究,對競技運動表現的提升,及增進了解競賽科學的知識,具有相當的貢獻與潛力。本文以探討從事球類運動競賽技戰術研究時需考量的因素,希望對未來有關運動競賽技戰術分析研究的發展有所助益。

英文摘要

Many competitive events such as ball game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speed and open skills. It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 for sport specialists to identify the regularity and invariant behaviors in game situations. Training is one of the coach's responsibiliti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coaches should not only rely on the intuition from the past experience but also the adoption of 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associated with scientific analysis following the advanc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urposes of quantifying sport performance are to evaluate the players' performance objectively and to accumulate the knowledge in sport competitions. This research explored relevant issues in match analys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defining the skill level, identifying the research questions,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observables, applying reasonable quant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ies in match analysis were still focused on the basic and applied individual techniques. However, if the researchers can identify the goal of the study, and overcome the issues such as data selection and methods of analyses, a higher level of tactic analyses in ball game has a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furth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of ball games. It is our hope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help to promote future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match analys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志全、吳昶潤、張家銘(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單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2,56-67。
    連結:
  2. 王志全、吳昶潤、張家銘(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單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2,56-67。
    連結:
  3. 王敏憲(2004)。2003世界大學運動會男子排球賽得分方式與比賽成績關聯性分析及評量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2,299-312。
    連結:
  4. 王鶴森、林偉毅、趙曉涵(2005)。網球發球落點與技術相關表現之研究-以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賽為例。體育學報,38,109-120。
    連結:
  5. 李建平(2004)。國內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單打發球對比賽勝負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36,227-237。
    連結:
  6. 林佳弘(2009)。2008世界女排大獎賽台灣站攻擊戰術之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3,79-85。
    連結:
  7. 邱靖華(2005)。網球單打比賽之單球攻防模擬。大專體育學刊,7,215-227。
    連結:
  8. 邱豐傑(2010)。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之技術型態。大專體育學刊,12,83-95。
    連結:
  9. 胡志鋒、林靜萍、陳裕芬(2006)。大專甲組桌球雙打技術分析。大專體育學刊,8,133-144。
    連結:
  10. 涂國誠(2007)。羽球新規則的實施對單打競賽時間結構及技術使用率的影響。體育學報,40,129-142。
    連結:
  11. 涂國誠(2008)。羽球雙打競賽時間結構及技術使用率的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2,45-54。
    連結:
  12. 張恩崇(2007)。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比賽得分因素與比賽成績關聯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51-63。
    連結:
  13. 張振興(2010)。接發球進攻之標記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5,22-33。
    連結:
  14. 陳一進(2004)。排球得分方式與比賽成績應用灰關聯分析之探討。大專體育,70,149-154。
    連結:
  15. 陳春昇、陳五洲(2006)。數化化棒球比賽記錄法之探討。大專體育,87,45-50。
    連結:
  16. 曾國棟、劉有德(2010)。HBL高中籃球聯賽攻守紀錄主成分分析。大專體育學刊,12,43-50。
    連結:
  17. 稅尚雪(2004)。大專男排前四強不同發球型態與發球落點對排球技術表現之分析。體育學報,36,73-83。
    連結:
  18. 黃宏裕(2009)。九十七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男子特優級技術策略結構對比賽得失勝負之影響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4,23-29。
    連結:
  19. 楊育寧、陳錦偉、黃惠貞、尹湘蕾(2010)。台灣超級籃球聯賽優秀球員攻守記錄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9,231-243。
    連結:
  20. 楊總成(2007)。探討排球比賽資料收集的原則及方法。排球教練科學,9,18-24。
    連結:
  21. 楊繼美(2006)。2004年雅典奧運會羽毛球比賽紀錄分析與探討。運動教練科學,6,61-69。
    連結:
  22. 鄭智仁(2006)。高中女子籃球聯賽攻守技術分析及影響比賽勝負因素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121-131。
    連結:
  23. 凃凱傑(2006)。世界級男單羽球選手發球與接發球技術之探討。成大體育,39,41-51。
    連結:
  24. Fullerton, H. S. (1912). The inside game: the science of baseball. The American Magazine, LXX, 2-13.
  25. Afonso, J.,Mesquita, I.,Marcelino, R.,Silva, J. A.(2010).Analysis of the setter's tactical action in high-performance women's volleyball.Kinesiology,42,82-89.
  26. Afonso, J.,Mesquita, I.,Palao, J.(2005).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o and zone of spike and the number of blockers against the hi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leyball Research,8,19-23.
  27. Anguera, M. T.,Ardá, T.(2003).Hidden patterns in seven-a-side football:How do children interact during play?.X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ilan:
  28. Bloomfield, J.,Jonsson, G. K.,Polman, R.,Houlahan, K.,O''Donoghue, P.(2005).Temporal patterns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soccer.The hidden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From genomics to culture patterns,Amsterdam:
  29. Borrie, A.,Jonsson, G. K.,Magnusson, M. S.(2002).Temporal patter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sport: an explanation and exemplar data.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845-852.
  30. Chen, H. L.,Chen, T. C.(2008).Temporal structure comparison of the new and conventional scoring systems for men's badminton singles in Taiwan.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and Fitness,6,34-43.
  31. Chiang, H. Y.,Liu, Y. T.(2006).Coordination of basketball shooting movement of different skill level players.XXIV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Salzburg:
  32. Evangelos, T.,Alexandros, K.,Nikolaos, A.(2005).Analysis of fast breaks in basketbal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5,17-22.
  33. Hong, Y.,Tong, Y. M.(2000).The playing pattern of the world's top single badminton players in competition- A notation analysis.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38,185-200.
  34. Hong, Y.,Tong, Y. M.,Chau, Y. K.,Chan, C. C.(1998).Badminton tactics analysi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Hong Kong Sports Development Board Proceedings
  35. Hughes, M.,Bartlett, R.(2002).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performance analysis.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739-754.
  36. Hughes, M,Franks, I. M.(2004).Notational analysis of sport: Systems for better coaching and performance in sport (2nd ed.).London:Routledge.
  37. Jonsson, G. K.,Bjarkadottir, S. H.,Gislason, B.,Borrie, A.,Magnusson, M. S.(2003).Detection of real-time patterns in sports: Interactions in footboll.L'éthologie appliquée aujourd'hui: Vol. 3.,Levallois-Perret, France:
  38. McGarry, T.,Anderson, D. I.,Wallace, S. A.,Hughes, M. D.,Franks, I. M.(2002).Sport competition as a dynamical self-organizing system.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20,771-781.
  39. McGarry, T.,Franks, I. M.(1994).A stochastic approach to predicting competition squash match-play.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2,573-584.
  40. McGarry, T.,Franks, I. M.(1995).Modelling competitive squash performance from quantitative analysis.Human Performance,8,113-129.
  41. McGarry, T.,Franks, I. M.(1996).In search of invariant athletic behaviour in sports systems: An example from championship squash match-play.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4,445-456.
  42. Ming, C. L.,Keong, C. C.,Ghosh, A. K.(2008).Time motion and notational analysis of 21 point and 15 point badminton match pla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216-222.
  43. Nevill, A.,Atkinson, G.,Hughes, M.(2008).Twenty-five years of sport performance research in th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6,413-426.
  44. Palao, J. M.,Santos, J.,Ureña, A.(2004).Effect of setter's position on the spike in volleyball.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48,25-40.
  45. Williams, A. M.,Ericsson, K. A.(2005).Perceptual-cognitive expertise in sport: Some considerations when applying the expert performance approach.Human Movement Science,24,283-307.
  46. 尤志偉(2004)。世界羽球盃賽男子雙打選手前三拍技術之探討。屏師運動科學學刊,1,97-109。
  47. 王志全、蘇義能、張家銘、林希彥(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雙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70-77。
  48. 王衍超、劉有德(2008)。以主成分分析探討2007年女排大獎賽決賽隊伍技術與成績與關係。2008運動教練科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49. 王富雄(2002)。壘球比賽記錄及其統計之電腦化設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499-538。
  50. 田敏君(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51. 吳美玉(2008)。排球比賽中各項基本技術表現與比賽結果分析-以2006年世界女排大獎賽台北站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130-136。
  52. 杜維昌、李健銘、張簡大敬(2006)。在棒球視訊中以物件為基礎的視訊檢索與事件偵測。電腦學刊,17,37-64。
  53. 林佳弘(2008)。2007亞洲四強挑戰賽發球技術分析。2008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嘉義縣:
  54. 林常榮、溫卓謀(2004)。2004年奧運女子排球前四強隊伍發球與接發球表現之研究。臺東大學體育學報,2,93-103。
  55. 林靜宜(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
  56. 姜耀川、謝朝和(2007)。網球視訊之場線偵測與重建。2007年全國計算機會議,臺中市:
  57. 姚漢禱(1983)。桌球運動技術系統分析。現代體育,19,36-42。
  58. 紀世清(2001)。羽球運動技術內容結構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159-173。
  59. 紀皓皎(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60. 苗本泰(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61. 張厥煒、吳炯陞、盧至剛(2004)。建構於視覺環境之整合式棒球資訊系統設計與實現。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7,89-106。
  62. 張厥煒、張傑閔(2006)。運動視訊場景中動態物件搜尋與追蹤方法。臺北科技大學學報,40,59-74。
  63. 張厥煒、陸述人、譚哲杰(2006)。桌球場中視訊物件分割與追蹤方法。第二屆全國數位內容學術研討會,臺南市:
  64.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1984)。體育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65. 莊國良、林昭宏、劉有德(2010)。多變與不變:桌球個案標記分析。2010國立臺東大學運動行為研究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臺東市:
  66. 陳妙瑋(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67. 陳益祥(2004)。羽球雙打接發球落點與效果之研究-性別與勝負局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學院學報,17,535-556。
  68. 陳裕芬、黃成志(2008)。桌球選手比賽記錄與即時技術分析系統之研發。臺北體院運動教育學暨運動教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69. 陳慶倫(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70. 彭俊秀(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71. 曾國棟、李易潔、劉有德(2010)。美國職業籃球三分球投籃時機分析。2010 國立臺東大學運動行為研究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臺東市:
  72. 廖立仁、許太彥、許南海(2010)。排球跳躍發球對排球技術表現之初探-以甲級男子排球企業聯賽為例。排球教練科學,11,41-47。
  73. 蔡坤洲(2008)。網球攻防技術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以2008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為例。2008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
  74. 鄭毅賢(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75. 譚哲杰、張厥煒(2005)。使用於桌球運動影片之運動視訊分類方法。2005數位生活與網際網路科技研討會,臺南市:
  76. 凃凱傑(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被引用次数
  1. 蔡亞倫,黃昶鈞,許銘華,吳昇光,吳典哲(2023)。以3S理論分析優秀女子桌球選手蘇珮綾在不同時期之技戰術變化。興大體育學刊,22,109-122。
  2. 陳政達,陳宇倫,張哲千,張育愷,林孟平,阮啟弘,李育霖(2022)。臺灣菁英運動員創造高峰表現之多元影響因素。體育學報,55(4),377-402。
  3. 簡瑞宇,陳志榮,李敏華(2015)。網球選手對於賽前作息管理、賽中戰術應用與情緒管理之研究。興大體育學刊,14,51-61。
  4. 藍于青、劉有德(2017)。以空間訊息探討籃球的進攻結構型態。運動教練科學,47,57-68。
  5. 劉有德,王彥中(2021)。空手道對打團體賽的體重優勢及勝敗方的技法運用。輔仁大學體育學刊,20,22-33。
  6. 劉有德、陳毅桓、柳融迪、林品緯(2011)。化繁為簡—羽球男單比賽的技術型態比較。台東大學體育學報,15,41-52。
  7. 劉有德、莊國良(2013)。勝負與實力差距對於比賽內容的影響─桌球個案標記分析。運動教練科學,31,1-12。
  8. 劉有德、莊國良(2017)。不同揮拍速度及練習情境對於桌球正手抽球時宜表現之影響。體育學報,50(2),165-176。
  9. 潘麗玲、黃泰源(2018)。2018 壁球菁英盃男子青少年比賽技術分析。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2,76-83。
  10. 王明月(2016)。桌球選手比賽臨場感與勝負結果之關係。大專體育學刊,18(3),221-233。
  11. 王志全(2017)。羽球21 分制比數結構與比賽勝負關係之研究—以2014年世界羽球錦標賽為例。運動教練科學,45,35-44。
  12. 謝謨郁、張世聰、李淑惠、方同賢(2014)。2012亞洲盃軟式網球錦標賽女子雙打技術與戰術之分析。運動教練科學,35,33-45。
  13. 謝宗諭,劉有德,黃美雪,陳建霖(2020)。首球表現與打擊結果之關係-以2018台灣大專棒球聯賽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9,53-66。
  14. 嚴雅婷(2019)。球隊的技術表現型態:2018企業甲級男女排球聯賽之主成分分析。運動教練科學,54,17-29。
  15. 游鳳芸,陳建彰,姚漢禱(2020)。桌球橫拍反手擰球介紹與技術分析。大專體育,152,1-9。
  16. 張世聰(2016)。兩性在亞洲軟式網球錦標賽雙打前四強技術及戰術運用之差異。運動教練科學,41,69-80。
  17. 張友謙,林怡秀(2020)。籃球競賽數據分析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4(4),219-228。